原标题:继百度阿里后 腾讯音乐会走向失败吗?

第1页:更名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在去年七月份,中国音乐集团(以下简称“CMC”)与腾讯集团正式宣布联姻,这标志着腾讯旗下的QQ音乐业务和CMC旗下的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业务将逐渐进行整合。而在今年年初,这条消息终于又有了下文。

2017年1月24日,腾讯方面正式宣布合并后的音乐集团集团正式更名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新公司的平台业务融合、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也已经完成。为了更好的相互融合,TME将划分为酷狗音乐业务线、QQ音乐业务线、酷我音乐业务线、音乐财经部、版权管理部、法务管理部六条主业务线,以便对整个集团进行更好的研发运营和相关事务管理。

正式成立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凭借酷我、酷狗和QQ音乐平台的份额占比,无疑将会占据国内在线音乐平台市场的50%以上,真正达到了垄断地位。但对于TME而言,加速上市步伐,快速商业化发展或许才是其真正的目的,但这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并不是件好事。

笔者做出这样的判断并非没有根据,如今的音乐平台已经不止是简单的听歌软件,你可以在上面看到各个位置的广告、各种会员、付费专辑、直播电台甚至是网上商城,而这些内容所占据了板块也正逐渐变多,就听音乐的体验来说显然并不好。

当然,让功能和内容发生改变的原因有很多。对于音乐类的软件,即便是再狂热的爱好者也不会将这些软件都留下来使用。所以音乐类软件大部分都属于竞争关系,优胜略汰是必然的,而通过合并的形式减少竞争者数量也算是不错的方法。

话虽如此,但成长过快往往也会在某些方面有所疏漏,最后的结果也会和预期产生差异。现在的百度音乐和阿里星球就是最好的案例,它们分别改变了千千静听和天天动听两个音乐软件,从网上的用户反馈来看,骂的多捧的少。而在讨论TME能否收获用户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千千静听和天天动听两家曾经的行业巨头的发展状况。

第2页:看看百度和阿里是怎么做的

看看百度和阿里是怎么做的

千千静听是国内最早的一批音乐软件的代表,它伴随着很多朋友从学生一直到职场,是一代人美好的回忆。软件由国人郑南岭进行开发,并提供免费下载安装,在2006年以前一直处于国产音乐软件的排名前列。而在2004年之前,除了千千静听以外,用户基本上没有其他国内音乐软件可选。

在当时,该产品就具备了音效、均衡器等常用的基本功能,在声音上也没有短板,并且没有恼人的弹窗和广告,而界面UI更是千千静听的一大特色。但由于在线上播放搜索功能上落后于此后出现的QQ音乐和酷狗音乐,这让千千静听在音乐软件领域的地位产生了动摇。2006年,百度正式收购了千千静听,但这样的强强联手不但没能扭转千千静听的颓势,在千千静听上的广告也开始出现,曾经的优点也都变成了之后的缺点。在2013年,千千静音没能再坚持下去,正式更名为百度音乐,整个存活周期长达十年。

但比较让人欣慰的是,百度音乐并没有完全对千千静听进行下架,我们现在还可以在百度音乐的官网下载千千静听,但基本上就是一个网页版百度音乐客户端。而在Windows商店中的千千静听确实算是个可用的版本,软件的界面简洁,结构清晰,完全没有任何广告,只是在功能上有些欠缺,无法登陆账号,最后更新时间为2013年1月,相信以后也不会再进行更新了。

天天动听在命名和发音上都与千千静听很像,所以很多人经常搞混这两款软件,实际上二者并不是完全处于同一时期的产品。天天动听成立于2007年,最初是在诺基亚的塞班系统上运行,在当时已经拥挤不堪的音乐软件领域,天天动听仅用了六年的时间硬生生地抢下了2亿用户,而在阿里收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被玩死了。

实际上,天天动听当时面临最大的是音乐版权的问题,这也是2013年被阿里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后,天天动听由阿里自运营,在第二年的用户数量突破了3亿,之后还与虾米音乐整合成为阿里音乐。由于定位是大众化的产品,天天动听在2014年也开始尝试进入耳机领域,共发布了T1和T2两款耳塞,并且在产品设计和调音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亲民的售价也让这两款耳机卖得不错。

在2015年年底,阿里音乐受限于版权政策下架了超过百万首的无版权歌曲,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这次被转型的是后来加入的天天动听,它也从之前的音乐播放软件变成了娱乐粉丝交互平台,并且完全下线了所有音乐资源了。对于曾经超过3亿的用户,虽然官方给出了转到虾米音乐的解决方案,但笔者认为转化率应该不会太高,毕竟用户的选择还是很多的。而新的阿里星球能否成功现在肯定还无法得出结论,但对老用户造成的影响却已经存在了。

第3页:多项数据占优,但并不稳固

多项数据占优,但并不稳固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和之前百度阿里的状况似乎有一点相似。区别在于,TME的音乐版权、曲库和用户数量在行业里是最多的,具备更好的资源和条件。但从百度指数来看,近年来势头最热的网易云音乐的搜索指数正在大幅上升,特别是在PC端的搜索指数已经反超TME中任何一个平台,而TME的移动端搜索量和应用热度依然占有绝对优势。

另外,庞大的歌曲库优势其实远没有看上去那么重要。此前音乐集团公布的曲库数量早就超过了千万级别,而笔者作为一个平时比较喜欢听音乐的人,最近三年总共播放过音乐曲目数量不过1400首,占曲库总数的万分之一左右,而剩下的音乐或许我根本就没有机会听到。另外,大多数热门歌曲现在也几乎都是全平台,如果不能独占,高额的版权费意义就不大了。

根据猎豹全球智库公布的2016年相关数据,网易云音乐的周人均打开次数同样高于TME中的任何一个,这表明网易云音乐的用户粘性要更强,这一点在用户歌曲评论数上也有所体验。而在周活跃用户渗透率上,TME的领先优势看上去确实相当明显,但这项数据一般来说是和用户基数呈正相关,所以TME的数据高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写在最后:

根据以上数据,TME在行业中的绝对领先地位毋庸置疑,但在这个领域内还没有哪个产品获得过真正的成功,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优势可能也只是暂时的。从TME的架构上也不难看出QQ音乐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酷我音乐或者酷狗音乐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千千静听或是天天动听?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继百度阿里后 腾讯音乐会走向失败吗?http://sound.zol.com.cn/626/626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