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门文化局辖下的艺术影院“恋爱‧电影馆”于4月13日至5月11日举办的本年度“焦点导演”专题展“焦点导演:洪常秀电影专题展”已进入下半程。

作为近年来少见的洪常秀电影的集中展映,精选了这位韩国名导11部不同时期与风格的代表作品,新片老片一起呈现,展现洪氏电影世界中独特的爱情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门 “恋爱‧电影馆”之所以选择洪常秀作为年度“焦点导演”,是因为其极具的实验和独立精神,是大家所熟知的李沧东、朴赞郁等韩国导演之外不可忽略的世界级作者导演 。

表面上看,他热衷于在其电影中探讨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位主角也或多或少地陷于爱情迷茫中——而感情与人性之复杂,也恰恰在他看似写实的影像下,透过反覆重复的非线性叙事美学,让人生的一切偶遇和重逢重现银幕,魔幻中有浪漫与梦想,浪漫中有真相与直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内地迷影圈而言,洪常秀的低成本和生活流,似乎成为了不少青年电影人在自己创作初期试图通过模仿洪常秀完成长片创作的灵感和动力,也成就了另一种意义。

至于成功与否,或许可以看看以下胤祥为“焦点导演:洪常秀电影专题展”所写的文字,关于洪常秀何以成为洪常秀,洪氏电影世界分类的一种,以及他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

“焦点导演:洪常秀电影专题展”5月展映片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05 星期四 19:30

我们善熙

2013/88’/X/韩国/韩语对白,中英文字幕

潜水多年的电影系学生善熙,正计划出国深造,为了拜托教授为她写推荐信,重返阔别多时的大学校园,沿途重遇对她念念不忘的前男友和曾经暧昧的学长。三个爱慕着善熙的男人,对善熙的人生都有不同看法,善熙又想成为哪个自己?推荐信中的善熙,又真的是她吗?

四角关系最终走向神来之笔的结局,不着痕迹的洪式幽默,云淡风轻,令人回味无穷。

主演:郑有美、李善均、金相中、郑在泳

2013 罗迦诺电影节 - 最佳导演

2013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2013 BFI伦敦电影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05 星期五 21:30

江原道之力

1998/109’/D/韩国/韩语对白,中英文字幕

三个女孩结伴同游江原道,她们在山上结识了一名警察,警察被女孩吉秀吸引,但吉秀总是满腹心事,对警察若即若离。已婚的盛元遇上事业危机,好友提议游江原道散心,两个男人无所事事,一轮嫖饮之后,盛元开始想念他冷落已久的情人。

一触即破的和谐、因寂寞而交换的温柔、无疾而终的情愫——江原道到底有什么力量?

主演:白钟学、吴允红、金佑锡、朴贤英

1998 韩国青龙电影奖 - 最佳导演及最佳剧本

2000 卡罗维国际电影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9/05 星期四 19:30

我们的一天

2023/84’/C/韩国/韩语对白,中英文字幕

女演员寄居在养猫朋友的家,迎来渴望入行的表妹拜访讨教;独居的年老诗人,接待了问题多多的年少粉丝。两个人物的一天,都发生了类似的事件,蛛丝马迹还有辣椒酱、结他和午睡。洪常秀再度施展叙事魔法,留下诸多未解释的伏笔,以两段结构相似的故事,让观众自行发现角色之间的情境与关系,无招胜有招。

主演:奇周峯、金珉禧、宋宣美、朴美姬、河成国

2023 康城影展导演双周 - 闭幕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05 星期六 21:30

生活的发现

2002/115’/D/韩国/韩语对白,中英文字幕

半红不黑的男演员,在度假的途中得到老友喜欢的女子投怀送抱,春宵一刻之后,为了避爱只好逃之夭夭。在回家的火车上,他邂逅了一名认出他的少妇,酒过三巡,二人关系迅速发展,这次他却不甘只作散餐,甚至希望与少妇一起赴死。

两段雾水情缘看似没有关连,却暗藏不少相互呼应的有趣细节。饭桌、散步、闲聊、性爱,百无聊赖的生活面貌,逐渐构成独树一格的洪式记号。

主演:金相庆、秋相美 、艺智苑、安吉江

2002 BFI伦敦电影节

2002 纽约电影节

2002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中年人的电影?

胤祥

虽说洪常秀的影迷其实并没有像“内娱饭圈”那样有什么统一的代称,但内地洪常秀的观众非常特殊,有甘之如饴且迷恋不已的,也有咬牙跺脚但无论如何也“吃不下”的,当然还有第三种,“以洪常秀为方法”甚至自己也开始电影创作的。

不妨开个玩笑,把洪常秀的影迷称作“洪门”。洪门弟子也有好几种,有金珉禧 (金敏喜) 的粉丝 (金珉禧尊号“敏后”) ,有磕两人CP的,有电影节爱好者,也有看腻了韩式商业片而换口味的。不过TA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把洪常秀的电影看进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自己就算是一个“洪门弟子”。第一次看洪常秀的电影还是2012年,在北京一年一度的韩国影展上看到了《北村方向》。当时也并没有看得特别懂,只是被黑白影像和似是而非的叙事深深吸引,看过之后只是觉得跟此前看过的韩国电影完全不一样,更像是一部欧洲电影。

再看就是等到《电影手册》2014年选了《我们善熙》为年度十佳,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笑到打滚,如此狗血的故事被处理得举重若轻,尤其是三个男人发现彼此都是善熙约会对象那场戏,恐怕这世界上在没有一个导演能把这种微妙和尴尬拍得如此幽默。从此觉得这个导演真得太有意思了,于是开始按图索骥,从第一部开始看,结果看出妙处,越看越爱。

等到我在电影学院开课讲大师研究的时候,洪常秀已经在内地因为《这时对,那时错》而成为迷影圈新宠。

再到后来洪常秀进入创作和获奖的爆发期 (影迷圈笑称他“高产似母猪”) ,适逢京沪两地电影节以及其他放映活动如火如荼,今日的洪常秀已经是殿堂级的名导。慕名而来的观众大多是电影节和艺术电影爱好者,洪常秀的电影也成为了节展上的抢手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十年是内地互联网迷影文化大发展的十年。影迷更新换代的同时,观影渠道也从DVD和网络下载进化到了流媒体和电影节展。

疫情三年,电影虽不是“必需品”,但也让许多人在极度无聊之余有了闲下来的时间思考和观影。

洪常秀的电影一面“小情小调”,讲得都是 (东亚) 文艺圈男女的情爱故事,其招牌桥段“尬聊”,与当代都市青年男女的社交压力形成了微妙共振,赢得了广泛共鸣;

另一面却也“岁月静好”,完全无涉政治历史,甚至都没有什么明确的社会议题,也正是“只谈风月”的典范,关注社会议题的影迷自然嗤之以鼻,但大批渴望在生活重压之下喘口气的人,又在他这里找到了乌托邦。

洪常秀在内地影迷中的崇高地位,一方面是节展造势,但更重要的是时机上的耦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常秀迄今作品31部长片,3部短片,对他不同创作时期的划分众说纷纭,本文则想尝试通过一些关键作品来进行分期,同时也梳理一些他的风格要素。

“洪门”公认的第一部杰作是2005年的《剧场前》,这部影片在结构上的巧思令人佩服,40分钟过去忽然发现前面的部分是电影,那种震撼确乎是难以描述的舒爽,无怪影片既入围戛纳主竞赛,又获选当年《电影手册》十佳。

此外,洪常秀也在这部影片中通过标志性的“重复”手法,探讨了电影与生活的相互模仿,这部影片的结构也在《玉熙的电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与《小说家的电影》等影片中多次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一部重要作品是2012年的《在异国》,这部影片与关联短片《任务清单》一起,可以看成是洪常秀“数据库”电影的开端。

以《任务清单》作为解读《在异国》的钥匙再合适不过了:《任务清单》就是一种数据库式的电影,先在预叙部分列出叙事元素,再将之安放在影片中;而《在异国》中的三段故事也都有相同元素以不同形式出现。影片虽然主要情节是跨语言的“尬聊”,但当诸如救生员,灯塔,帐篷,雨伞这样的叙事元素复现的时候,同样能形成一种解谜式的观影快感。

洪常秀数据库电影的高峰一定要数《自由之丘》,这部影片的剧情 (同样是跨语言的“尬聊”) 看似颠三倒四,但恰好是女主角弄乱了男主角的信件而造成的 (当然,深究的话这里还有一层“元叙事”) ;更妙的是剧情里还少了一段——因为女主角丢了一封信!这两部影片如果离开结构上的巧思可谓是难以下咽,但后来我也理解了,这种妙不可言的结构也只能搭配一个平淡无聊的故事才不会让重点偏移。

这类电影里最著名的可能要算是《这时对那时错》,两段式故事互为映照,一些微妙的不同让影片甚至带上了“心智游戏电影”的特征。以至于我不得不看完一次之后开两个播放窗口同时播放前后两段,迄今仍然记得那个夜晚解谜般的兴奋。

此外如《逃走的女人》《塔楼上》《我们的一天》和最新作品《旅行者的需求》也都是这类结构巧思挑大梁的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值得一说的是洪常秀2017年开始的创作爆发期。洪门弟子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洪常秀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缪斯金珉禧。

这一时期洪常秀每年 (除2020年外) 都能完成2-3部影片,叱咤国际A类电影节,甚至有2017年戛纳电影节双片入围的壮举;同时也一改此前频繁入围,很少拿奖的表现,自2017年起在柏林电影节拿下4座银熊,其中两次评审团大奖。

这自然与全球洪常秀头号粉丝,洪门“大弟子”卡洛·夏特里安 (Carlo Chatrian) 执掌柏林电影节有关,两人之间的互相成就还要追溯到卡洛担任洛迦诺电影节艺术总监的时代,洪常秀三次入围洛迦诺主竞赛并全部获奖。

也正是因为在洛迦诺的成功,洪常秀才得以在慢慢淡出之后重返三大电影节尤其是戛纳的主竞赛单元。不过,洪常秀的声望很大程度上也来自《电影手册》的鼎力相助,迄今洪常秀共9次入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2020年甚至双片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珉禧为洪常秀带来的是此前他的影片中一直在寻找,却始终差一口气的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极好地匹配了洪常秀电影的形式。

《反派影评》在对上个十年韩国电影的回顾中曾将金珉禧的表演称之为“氛围演技”,我觉得十分恰当。在中国观众看来,韩国演员的表演普遍略显夸张,尤其是在剧烈冲突的吵架场景和煽情的谈恋爱场景中;洪常秀的影片中并非没有这类场面,但他追求的却是更接近生活的、以日常的庸常无聊来凸显故事结构与电影本体特性的表演。

金珉禧在《这时对那时错》中就极好地抓到了这一本质问题,因为“同一情节不同处理”很容易引诱演员走到“飙演技”的路子上,但金珉禧却能在融化于人物的同时,连带着把其他演员的表演往日常的方向引导,这里最典型的莫过于《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的两场喝酒戏,即便是情绪爆发的时刻,也绝无洒狗血之感。金珉禧的这种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洪常秀已经十分完备的电影形式产生了进化,进入了超低成本电影的创作。

其原因大概也因为洪常秀的电影题材实际上相当局限,金珉禧能力再强,两人绑定合作之后长时间的“自我剥削”式的联系个人生活的创作,也不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莱尔的相机》就是这类超低成本电影的开端。虽说《在异国》成本也很低,但毕竟结构精密,相比之下《克莱尔的相机》在剧作上就有了很多即兴成分。

洪常秀2017年以来的创作彻底走向了“随心所欲”的状态,自《引见》开始洪常秀甚至开始自己掌镜,到了最近的几部作品甚至开始自己作曲 (《在水中》甚至还亲自担任声音设计) ,洪门弟子笑言洪常秀的“终极完全体”是集制片、编剧、导演、摄影、剪辑、作曲于一身的“六边形战士”,这大概是作者论发明以来最完美的“电影作者”吧。

今时今日的洪常秀已经到达了“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境界,这其中的代表首推口碑两极的《在水中》。影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的时候,主办方打出了观影提示,称“模糊的视觉效果源自影片的创作意图,既不是放映失误,也不是各位疲惫眼花”,一时间在影迷中引发热议。

影片几乎全程虚焦,剧情也毫无冲突。但在影评人们看来,《在水中》却是洪常秀少有的在电影语言层面的突破或曰“破坏性创新”。在制片层面而言,正是超低成本和身兼多职在最大程度上解放了他的作者潜能,配合上受到金珉禧启发 的表演体系,才使得洪常秀能够充分探索电影在幽微之处的玄妙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2017年以来的超低成本电影,让洪常秀收获了众多中国内地的追随者,不少青年电影人在自己创作初期模仿洪常秀为题材和技法,完成了长片创作。

一方面固然是洪常秀给出了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国际电影节体系中超低成本电影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恰恰也是这些青年电影人自己的生活,与洪常秀影片中的一些人物高度相似:寄居在都市的青年男女,通常是不得志的文学或者电影爱好者与从业者,同时也陷入在反复纠葛的感情问题之中。

不过,这些“以洪常秀为方法”的影片甚至可以连带洪常秀的两大招牌“变焦”与“重复”都学到精髓,却总是差点意思的原因就在于,洪常秀的影片中一直有一种潜在的中年人甚至中老年人 (经常是男人) 的目光。这种目光未必是来自影片的叙事主题,但正是有这种来自生活的历练的、“阅尽千帆”“曾经沧海”之感的目光托底,才让前文所述的“小情小调”与“岁月静好”透出一种苍凉沉郁的底色,而不会显得庸俗或轻浮。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江边旅馆》《在你面前》甚至《在水中》与《我们的一天》会显得如此不同。多说一句的话,于佩尔在洪常秀的影片中,经常扮演的是拥有这种目光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才是进入洪常秀电影的正确方法。洪常秀的电影,确乎是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看懂;而实际上也只有中年人的人生况味才能用苛刻如白描般的笔法把青年人那点“小情小调”与“岁月静好”里的小心思剖析得一清二楚,并用略带调侃的调子娓娓道来。

年轻的影迷未必体会得到这种微妙,主要还是心态没到那个年纪。其实不妨给这些电影一点时间,洪常秀的电影,可以陪伴成长。

附:洪常秀的重要电影节履历

1996年:《猪堕井的那天》1997鹿特丹电影节金虎奖

1998年:《江原道之力》1998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入围

2000年:《处女心经》2000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入围

2002年:《生活的发现》

2004年:《女人是男人的未来》2004 戛纳主竞赛入围

2005年:《剧场前》2005 戛纳主竞赛入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10位

2006年:《海边的女人》2007马德普拉塔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8年:《夜与日》2008柏林主竞赛入围

2008年:《懂得又如何》2009戛纳导演双周入围

2010年:《夏夏夏》2010戛纳一种关注大奖

2010年:《玉熙的映画》2014威尼斯地平线入围

2011年:《北村方向》2011戛纳一种关注入围

2012年:《在异国》2012戛纳主竞赛入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5位

2013年:《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2013柏林主竞赛入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8位

2013年:《我们善熙》2013洛迦诺最佳导演奖;《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10位

2014年:《自由之丘》2014威尼斯地平线入围

2015年:《这时对那时错》2015洛迦诺金豹奖

2016年:《你自己与你所有》2016圣塞巴斯蒂安最佳导演奖

2017年:《独自在夜晚的海边》2017柏林最佳女演员奖;《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7位

2017年:《之后》2017戛纳主竞赛入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5位

2017年:《克莱尔的相机》2017戛纳展映

2018年:《草叶集》2018柏林论坛入围

2018年:《江边旅馆》2018洛迦诺最佳男演员奖;《电影手册》年度十佳(2020)第8位

2020年:《逃走的女人》2020柏林最佳导演奖;《电影手册》年度十佳(2020)第2位

2021年:《引见》2021柏林最佳编剧奖;《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8位

2021年:《在你面前》2021戛纳首映单元入围

2022年:《小说家的电影》2022柏林评审团大奖

2022年:《塔楼上》2016圣塞巴斯蒂安主竞赛入围

2023年:《在水中》2023柏林奇遇单元入围

2023年:《我们的一天》2023戛纳电影人双周入围

2024年:《旅行者的需求》2024柏林评审团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