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一位头花发白的老人在记者面前掀起了衣服,露出腹部一左一右两个醒目的伤疤。

他是抗联战士,也是被上级写入书中的“烈士”。当初重伤,所有人都默认他挺不过去了,连他自己也觉得生还希望渺茫。

毕竟缺衣少食,药品又稀缺,伤可见内脏,有几个人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痊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潘兆会命不该绝,不但在没药的情况下,硬生生熬到伤愈,更是重新拿起了枪,续写抗战生涯。

苦战叶家窝棚

镜头下的潘兆会用带口音的普通话述说过去,虽然年纪大了,回忆起那段硝烟里来去的日子,依旧将细节记得清清楚楚。

那时村里来人动员,和他一样的青少年,包括妇女和儿童,都积极响应,17岁的潘兆会就这样走进炮火连天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他这种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一般都被安排在保安连,为师部站岗。因为表现好,他19岁就当上保安连排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军涌入东北,他终于也迎来端枪杀敌的那一天。叶家窝棚那一仗他记忆犹新,因为战况太过惨烈,也因为遗憾。

1937年,潘兆会跟随大部队前往战场,在戴鸿宾的率领下向海伦县进发。按照原计划,他们第一仗打叶家窝棚,人数上他们占优势,可惜计划出了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走错了路,等他们到达时,留守叶家窝棚的敌人已经做好作战准备。敌方人数不多,奈何武器精良,几挺机关枪就足够他们拖延时间。

这边战争打响,那边海伦县的日军支援也在赶来的路上。好在戴鸿宾未雨绸缪,提前安排人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潘兆会就是伏击人员之一。

潘兆会记得,足有六辆日军电车,他们先发制人,将第一辆电车上的日军消灭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很快,反应过来的日军进入了状态,面对敌人猛烈的火力压制,抗联战士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用他的话说:“死老鼻子人了,上队都死了好几回。”仅第一天交战就倒下不少战友,这也是他参与的死伤最多的一仗。

出师不利,休整时士气低迷,有人都打起了退堂鼓。这时,带领他们的戴鸿宾站了出来,他激励道:“革命牺牲流血避免不了,死的同志们的命是拿不回来了,明天高低打一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这话,战士们将悲伤与恐惧化作了动力,带着对敌人的痛恨重新投入战场。这场战争中,潘兆会不幸腿部负伤,但比起伤痛,他更关心战局。

他回忆叶家窝棚一战最大的遗憾,就是炮弹哑火。他们仅有的一门炮关键时候掉链子,打了几仗,总共只响了三次。如果这门炮发挥正常,或许他们就打下了叶家窝棚。

实力悬殊太大,他们苦战之后,只能选择撤退。潘兆会虽然负伤,但他们有马可骑,除非是伤势太重,以至于行动困难,否则不会有人掉队,所以他还是跟上了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上总是旧伤好了添新伤,潘兆会经历几次也就习惯了。并且他不过20岁,身体底子好,恢复得快,带伤战斗成了常态。

见多了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他明白生死无常,也许自己哪天也会倒在敌人的屠刀下,但他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快。

致命重伤

潘兆会跟着队伍一路打过去,从海伦县转战鹤南,又前往鸭蛋河,之后继续前往别地打游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寒冬漫长,粮食种植不易,抗联没有足够补给。他们平常都是勒紧裤腰带,吃饱的时候不多,更多时间是在挨饿受冻。

有一次雪大风寒,他们的粮食见底,饿上三五天才能吃到口东西。一开始他们还能骑马,后来马都没草料吃了,他们只得牵着马走。

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刺骨的寒风消耗着他们储存不多的热量,有的战士体力不支,走着走着倒在厚厚的雪地上就昏睡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种的饥寒交迫的滋味,深深刻在了潘兆会的脑海里,他们几乎以为这片雪地将是埋骨之地。

参军以来,印象中他吃过最好的一顿饭,是部队买了两只小猪和一头牛,久违尝到了肉味。还有避风的屋子让他不必受寒风雪花的摧残,不止前胸暖,后背也是暖的。

长时间的艰苦条件,让许多战士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他们实在是饿怕了,不想哪天就悄无声息死在随便哪块野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提起要去苏联,因为去苏联有饱饭吃,有厚实的衣服穿。

潘兆会一直记得当时的场景,也记得与他们同行的李兆鳞是如何说的。

“同志们,过去对不对啊?”此话一出,没有一人能答上话,包括潘兆会也陷入沉默。

李兆鳞接着又语重心长说道:“同志们,过去不对啊。”他将道理揉碎了说给他们听。

凭他们几个人,与日军硬碰硬不现实,他们主要起到牵制作用,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只要有他们在,日军就必须分散精力对付他们。去苏联,除了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能起什么作用呢?

潘兆会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他们都放弃了,又有谁还会站出来抵抗。到时候日军长驱直入,他们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可惜,潘兆会没能与部队奋战到最后。

1938年7月,他们在黑金河遇上敌人,潘兆会悍不畏死,誓要拼杀到最后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上旬,潘兆腹部被子弹击穿,他咬牙用手巾堵住伤口,然后勒上裤腰带继续战斗。同月下旬,他腹部另一侧又受伤,两边各一个洞,肠子都能流出来。

他们没有多好的医疗条件,潘兆会依旧和上次一样,忍着剧痛将肠子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