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彭春凌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月。

推荐理由:

对于19世纪后半叶的全球思想变迁而言,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857年,斯宾塞创作《论进步:其法则和原因》,指出“有机体进步的法则就是所有进步的法则”,并围绕其构建起社会进化论的一整套思想体系。斯宾塞的进化哲学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英国社会的个人主义伦理与自由放任理念。随着英国的全球扩张,进化哲学席卷各地。在美国,“镀金时代”的企业家与社会学者深受其影响。在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1870-1880年代全社会掀起了一股“斯宾塞热”。在遭遇外部威胁、深感社会急需求变的中国,进化哲学更是让严复等知识分子们大力推崇。

可以说,斯宾塞的进化哲学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生发的巨大影响,标志着一种全新世界观的诞生。而这种现代观念的剧变到底带来何种深刻影响,也需要一种超越一时一地的全球视野才能给予更为全面的考察。历史学者彭春凌经过长时间的前期积累与研究,找到了观察这一全球思想变迁的切口——思想家章太炎。章太炎自幼受到最传统的中国学术训练,后又远赴日本,经历新思想的洗礼,还将《斯宾塞尔文集》译入中国。一方面,借由传统中国的“道”来阐述斯宾塞“进步”思想的章太炎,极为典型地体现了进化哲学在不同文化传统中产生影响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与日本思想界联系紧密,站在英语、日语、中文三个文化圈之间的他也透彻地呈现出“两洋三语”的世界中正在发生的观念剧变之间的相互影响。借由这项研究,我们得以在全球史的脉络中把握中国近代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

撰文/刘亚光

编辑/宫子 刘亚光

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