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AI日益融入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时代,关于未来工作形态的想象如同繁星点点,璀璨而迷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不禁要问:未来的工作,究竟会呈现何种面貌?

白领们在办公室度过的时光,似乎并未全然用于创造价值。短视频的娱乐、无意义的流程沟通,这些“摸鱼”时刻,是否预示着工作本质的改变?而当AI如狂风骤雨般冲击着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思维方式,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与年纪相仿的朋友们交流,发现他们同样对未来工作的形态感到迷茫。那位前辈大哥,其子在中大攻读哲学系,却也忧虑未来的职业道路。我们这一代人,站在AI元年的门槛上,似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期荐书

《未来工作》

《未来工作》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未来的窗户。作者林达格拉顿基于疫情期间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对未来工作场景设计的独到见解。居家办公的兴起,多点执业的兴起,似乎都在预示着一种更为灵活、自由的工作方式将成为主流。

然而,这种工作方式真的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吗?居家办公固然带来了便利,但长期居家又是否会让人产生厌倦?多点执业的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人际网络的弱化又是否会影响隐性知识的传承?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迈向未来工作之路上不得不面对的。

未来工作的形态,或许是一个动态的结合。集中办公与分散办公,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根据工作性质和个人需求灵活调整。而这种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工作本身,更涉及到我们对生活的重新塑造。

当AI逐渐取代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我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生活的其他方面。学习新技能、培养兴趣爱好、陪伴家人朋友,这些曾经被工作挤压的时光,或许将成为我们生活的新常态。

未来工作,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场由AI引领的工作革命,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与世界。

图片/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佳殷广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电视阅读栏目《开卷书评人

可反复回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