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想要的,中国给了。中企与伊签下一份重要的合作协议。显然,美国在中东的布局再次遭遇了挫折。

一、伊拉克与中企签下大单

近日,伊拉克石油部发布声明称,他们已经与中企签署了一项初步协议,准备合作开发位于迪亚拉省的曼苏里亚天然气田。

要知道,曼苏里亚天然气田是伊拉克第二大气田,仅次于阿卡斯气田。据估计,其天然气储量高达4.5万亿立方英尺。

然而,由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伊拉克在开发曼苏里亚气田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伊拉克希望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和它一起开发该气田,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天然气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与中企签下大单)

现在,伊拉克想要的,中国给了。

中企不仅签了合作协议,还立下了目标:

曼苏里亚气田在18个月内,达到每天1亿立方英尺的初始产量;在4—5年内,达到每天3亿立方英尺的高峰产量。

事实上,自从中企进军中东,他们在伊拉克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二、伊拉克招标,中企大胜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吧。

前段时间,伊拉克开展了新一轮的能源招标。

据悉,这次招标持续了3天,招标名单中共有12个省的29个油气田项目。其中,还包括一个海上区块。

来自中国、欧洲国家、阿拉伯国家,以及伊拉克本国的企业,参与了这场招标。

最终,7家中企脱颖而出,获得了伊拉克10个油气田项目的勘探权,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包括8个油田和2个具有潜在油气储量的项目。

这对于中企来说,无疑是“一大胜利”。

毕竟,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合作前景广阔。

就拿石油来说吧,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伊拉克是目前世界上探明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石油储量高达1450亿桶。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还可以开采9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

不过,这对于美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它的中东布局再次遭遇挫折。

今年年初,伊拉克政府对当地的美军下了逐客令,要求尽快就美军撤离问题进行谈判。

对于这件事,美国的态度自然是不愿意。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美国不得不与伊拉克就撤军问题进行首轮会谈。

现在,伊拉克又加强了与中企的合作。

要知道,在美国眼里,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对手。

伊拉克这么做,证明了一点: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中东国家正在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试图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处理内政外交。

当然了,伊拉克会选择中企当合作伙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中国的合作给伊方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三、中伊合作给伊方带来机遇

说到中伊合作,就不能不提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领域——能源合作。

在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企业广泛参与伊拉克能源项目,不断推进中伊两国的能源合作。

要知道,由于长期战乱和经济制裁的影响,伊拉克在能源发展上面临着3大难题: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装备落后;三是管理经验缺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在能源发展上面临难题)

而中企可以帮伊拉克解决以上难题。

首先是资金问题。参与中伊能源合作的中企,大多经济实力雄厚,能够为伊拉克油气项目的开发提供足够的资金。

其次是技术、装备问题。近些年来,中国在油气领域的技术更新、装备制造方面,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自动化固井等先进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一些先进设备还远销海外市场。

最后是管理问题。中企将先进的项目开发管理经验带到了伊拉克,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使得相关的油气合作项目得以顺利运转。

正因如此,中伊能源合作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哈法亚项目就是一个代表性合作项目。

在中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项目成为了伊拉克政府口中“速度最快、执行最好的国际合作项目”。

负责该项目的中企,也因此赢得了伊方的高度信任。他们明确表示,将为中伊合作项目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法亚项目)

中企的到来,不仅提升了伊拉克油气能源的开采效率,提高了相关能源的产量,还增强了伊拉克进一步发展能源行业的信心。

此外,中企在为当地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还给伊拉克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这无疑能促进,伊拉克能源行业人才的培养和未来产能的建设。

显然,中方诚心和伊拉克合作,中伊合作给伊拉克带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敞开大门,欢迎中企前来投资、合作,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当然了,这是一件双赢的事。中国也能在能源供应、能源安全等方面受益。

可以预见的是,中伊两国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进一步的合作。除了能源合作,双方还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