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会每天坚持吃早餐吗?如果会,是因为你真的认为吃早餐是个好习惯,还是因为大家都说,忽略早餐对身体不好?

已经有太多的科学家、营养学家说明早餐的重要性,可是,最近竹叶君却发现科学界也有相反的论调:早餐并没有那么神奇,不吃也没啥大事啦!

额。。。这些论调一下子颠覆了竹叶君的食物观啊。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吃不吃早餐,到底谁说了算呢?

下面,科普时间到!

追溯历史:早餐并不是必需品

中国自古讲究“一日三餐”,但这样的“餐制”,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餐制,是一个民族为维持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自然形成的每日饮食次数和饮食时间。在我国,餐制出现在进人农耕社会以后。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先民以猎取野兽、采集野果为生,居无定所,没有食物贮藏的条件,因而食无定时。而在农业、畜牧业兴起并繁盛之后,谷物和畜产品富足起来,食物来源得到了保障,才逐渐形成了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相适应的餐制。

关于我国三餐制确立的时间,从战国、汉唐直至元代,饮食学界均说法不一。据竹叶君分析,这是因为封建社会阶级分化严重,对于掌握着资源的权力阶级、上流社会来说,吃饱吃好的三餐并不是难以达成的目标,这个概念也能被文化程度较高的人记录下来并得以流传,但对贫困的平头百姓来说,食物依旧得省着吃,因此才会有许多山村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一日两餐习惯的情况。

至于西方国家,最初的早餐,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大多是用石器研磨的谷物做成的粥,而这种餐点是给当时的罗马士兵吃的,并非人人都能享用,而且并不定时。英语中的“早餐”(breakfast)概念,最初的意义是“打破斋戒”(break fast),15世纪成为一个单独的书面语,特指“早上吃的餐点"。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发现,如果要应付一整天繁重的工作,早上必须吃点什么,但由于物资依旧匮乏,“吃点什么”只能是“什么都吃”。无论是高热量的面包奶酪,还是盐分很多的隔夜菜,都可以是早餐的内容,距离现代早餐营养均衡、清淡低卡的健康范儿还很远。这样的吃法,在出现了好几起消化不良的病例之后就行不通了;就是在这一阶段,饮食学家们认为,在早上吃谷物和蔬菜,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帮我们振奋精神,迎接工作。

学术疑云:早餐究竟有没有错

吃早餐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为了减肥,至少低血糖患者和发育期的儿童这两类人群,是不应该忽视早餐重要性的;同时,也有许多其他严谨的研究可以证明,不吃早餐,很可能会提升罹患胆结石、胃肠道疾病、II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现代对健康早餐的定义,也并非只有谷物。竹叶君以前在梳理早餐搭配原则时曾介绍过:早上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可以有效增加饱腹感,给予你足够的能量,也能帮助你抵御饥饿。

何况,就算只论谷物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研究可以证明,并不局限在减肥这一范畴。读到这里的小伙伴,千万不要因为不当的市场营销,而否定谷物本身的妙用呀~竹叶君希望传达的观点是: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好坏,向来都是一个需要与其他因素搭配来看的综合性命题,早餐,也不例外。

关于早餐与减肥之间的关系,未来终会有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的可靠结论出现。而在此之前,吃不吃早餐这个问题,竹叶君认为,除了从现有且可信的研究中寻找答案,更多时候,应该问问自己的身体:不吃早餐的话,我会不舒服吗?吃早餐的话,我会明显地发胖吗?早餐,到底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正负影响呢?任何饮食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普适的营养原则也得根据个人体质来调整;想知道自己该吃什么,得先知道,你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