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钱相关的,当然是大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腰包渐鼓的中国人开始热衷于投资理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条民生银行某支行行长带头售卖假理财产品,30亿资金不知去向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理财市场水太深的事实再次得到重视。

有钱人买了“假理财”

相关报道披露了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涉嫌伪造理财产品,以产品“让利”转让的方式吸引高净值客户,致使逾150名投资者逾30亿资金不知去向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涉案的非凡系列假理财产品

新闻中出现的几大关键词无不令人震惊和恐慌: 30亿、飞单、萝卜章,这都暗示着此次事件绝不简单。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细节同样值得注意:这款假理财产品的每笔投资起点高达300万元,均购买金额达2000万元,消费者也都是民生银行的高级客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来我等吃瓜群众距离买这种假理财产品的资格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穷”是人们不理财的首要原因

所以,理财是有门槛的吗?

产生这样疑问的大都是月薪万元下的工薪阶层,毕竟工资到手只够个温饱,有些结余也很容易挥霍一空。

马太效应表明:普通人的财富积累远远难于有钱人,他们的理财行动往往是一场徒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年初,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了《国人工资报告》,其中显示:手头资金的分量是影响人们进行理财最重要的元素;除此之外,有关理财习惯的缺失以及投资带来的不安感也阻止了他们进行理财的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社会大环境正不断发生着变化:房价高不可攀,各项生活成本不断上涨,一场大病或者意外就能让自己风雨飘摇……仅靠微薄的工资度过余生实在不够稳妥。

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理财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体现了特殊的价值。如果说富人的理财是为了投资扩大财富,那么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余生保障就是工薪阶层进行理财的重要原因。

想理财而不会理财的工薪阶层

据权威机构统计:2000年以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主动理财性的收入在不断加大。

理财意识觉醒 理财思维保守

目前,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希望利用工资的盈余部分进行理财,而其中工资在5K~8K之间的群体理财意识最为强烈。

可见,国人们尤其是月薪一万元以内的工薪阶层的理财意识正在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整体的理财水平仍然比较稚嫩

2015年11月份,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普公司发布了《世界理财水平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理财水平在148个受访国家中仅位列第97位。中国受访群众平均分仅为28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3分。

过分依赖银行 理财渠道单一

在美国,50%以上的居民在股票市场有投资;在日本,中产阶级热衷于到海外用外币存款;在德国,60%以上的居民并不购房而是选择租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而言,中国人的理财途径就略显单一和传统,最受欢迎的投资渠道仍风险低回报低的银行储蓄,同时,六成以上家庭的资产储备都在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薪阶层中出现“理财族

尽管理财观念尚在发展,面对这个钱能生钱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意识到了理财的紧迫性。人们在自己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内开始寻求各种投资理财渠道,以便实现资金的增值增收。

2017年社科院的《国人工资报告》新定义了一个理财族的群体:所谓理财族,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将盈余部分进行有效理财规划,注重收益的族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群人约七成在经济发达的一二三线城市,不少人是80后、90后,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而与理财族相对,忘财族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群体。他们常常忘记理财,明明有不少盈余工资,却没有理财习惯。长期积累,忘财族和理财族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工薪阶层咋理财?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开始拥有理财的思维,如何理财就成了他们关注的话题。虽然理财方式多种多样,但根本的原则和技巧却是共通的。

设置应急备用金

第一步要保证正常生活开支,即理财之前先要留出充足的现金流作为应急备用金。

按照一般的情况,半年的日常支出储备是个保险的建议。

对于应急备用金来说,流动性和安全性是第一要务。因此,银行活期存款和货币基金最为适合。鉴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利息过于寒酸,所以兼顾了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货币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货币基金中,定投是每个月固定时间划走固定金额的钱买入指定的基金产品赚收益。工资定投堪称治愈懒癌及月光的神器,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太多,只要坚持下来,“强迫”自己每个月进行定投,就能培养起良好的理财习惯。

理财产品买哪些?

在保证基础开支的情况下,结余的资金就可以用来投资理财产品了。虽然不同人群每月能拿出的理财成本会有差异,但实际上工薪阶层选择的理财产品相差无几。

目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权益类产品,就是浮动收益不保本的产品,如股票、公募基金、黄金、部分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在上述理财产品中要排除信托、私募基金这投资门槛较高的两类类别。

另一类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固定保本,如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国债、P2P和互联网定期理财产品。

这么一看,普通人理财的方式主要集中在银行理财、公募基金、股票、P2P、互联网定期理财产品和黄金。

如何配置理财产品?

在以上理财产品中,每一种具体配置多少要根据看每个人的抗风险能力来确定。

这些理财产品的风险排序如下:

股票>黄金>P2P>互联网定期>银行理财,风险越高收益越高。

其中,基金是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都无法跟这些固收类的理财产品在同一个维度上去比较。股票、股权投资可以作为博取收益的高风险理财产品来看,黄金可以作为避险资产来配置。

因此,对于抗风险能力偏弱的保守型和稳健型投资者来说,选择范围就只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P2P和互联网定期理财这四种。

追求高收益意味着在P2P和偏股型基金上的配置比例较大,P2P里面也可能要配置一些年化收益在10%以上的产品才行,另外有结余资金可以适当购买一些股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守型则可以在银行理财、部分中低收益的P2P、债券基金和互联网定期理财产品中去选择,然后用部分资金投资在股票或者股基上。

稳健型理财,可以在上面这些理财产品中根据需求进一步细化配置比例。

购买保险转嫁风险

目前,我国大多数群体对于购买保险的观念还较为落后。

数据显示:中国购买保险的人数为6%,美国28%,日本54% ,显然中国人的风险管控意识还有待于提升。

对于作为转嫁风险降低财务负担的方式,保险在理财产品中还是很需要的。

盘点7种理财陷阱

目前,我国的理财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工薪阶层们还需要正确的辨别各类产品,以免落入投资的陷阱。小编盘点了7种理财陷阱,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对理财产品仔细辨别。

高息揽储

长期以来,银行揽储压力“滋生”了大量的资金掮客,以贴息、返利等做法使不少储户放松警惕。我国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因此,存款人在关注存款利息的同时,要多多加注意,警惕银行内部的一些不合理情况。

理财“飞单”

近年以来,各地“飞单”事件频发,社会人员和银行“内鬼”勾结,私自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产品不能按期兑付,甚至出现本金亏损。

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看清合同条款是否有银行参与、是否有银行印章,明确产品是否保本、资金投向、收益、期限等,不要轻信高收益。

非法“原始股”

投资者只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承担新三板交易结算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可以买卖股票,网络推销交易的所谓“原始股”不受法律保护。

“金玉其外”骗投资

近年来,我国立案查处了不少投资公司。消费者应该别被光鲜外表所惑,仔细查看其经营范围、资金实力以及资金流向等,切不可盲目把资金交给第三方理财公司。

“偷梁换柱”存单变保单

在银行推销产品的人员不一定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产品也不一定是银行的产品,你购买到的理财产品很可能是某些不划算的保险。

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差异较大,投资之前应充分了解期限、保险责任、退保费用等事项。

互联网“外衣”下金融传销

不少非法理财网站以超高的回报吸引了诸多投资者加入。实际上,种资金运作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面临严重损失,击鼓传花的游戏说不定就砸在了自己手里。投资者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更不要有侥幸心理。

借P2P之名“圈钱”就跑

P2P企业良莠不齐,低收入者和风险承受能力极低的中老年人应谨慎选择此类投资,投资前应先了解网贷平台的背景或评级报告,对高收益标的多留心眼,捂紧钱袋子。

结语:

中国人的理财意识正在觉醒,其中工薪阶层最为需求最严重的群体,理应加入到“理财族”的大流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做出合理配置。

另外,理财固然重要,但“投资自己”才是在未来获得安全感最好的方法。

这些技巧,你get了吗?

财经网编辑:十七酱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和讯网、东方财富网、南方财富、新华社客户端、菜鸟理财、华夏经纬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