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报讯(文/图 记者 康颢严)乌鲁木齐变化日新月异,在楼房越来越高的当下,乌市还有一些“年逾花甲”的老建筑仍在我们身边,带着浓重的历史气息正常“服役”,近日,新疆晨报记者走访了这些老建筑,带您看看这些历史见证者如今的模样。

住宅篇:

最大“年纪”住宅已65岁

建筑:新疆冶金局住宅楼群

建设时间:195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友好劝业市场沿着滨河中路的和平东渠一路向南,走进明园有色社区,在葱郁的绿树草坪中散布着一片小二楼的建筑,这里是始建于1954年的新疆冶金局住宅楼群。泛黄的小二楼每栋有两个单元,采用一梯两户的布局,进入年代已久的红色单元铁门,是红色木质的楼体,经过多年踩踏很多楼梯台阶红漆露出木板原色。

87岁的唐作咸和老伴在2号楼住着一套80多平的房屋,当年他从湖南老家参军入伍后,跟着部队解放新疆进疆,1953年时从部队转业到单位,“那时在中苏友好互助条约下,苏联援助建设新疆的石油、有色项目,我们进单位时叫中苏有色金属公司。1954年盖起这些宿舍楼,是苏联专家和中方干部居住,所有厂矿、住宅建设图纸都是苏联设计标准,连建房的木材和钉子都大多从苏联运来的,那时候交通不便,建材原料类的从内地运输还没从苏联运来方便。1955年移交给中方独立运营变成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后,苏联专家撤出,房子也都划成家属楼了。”那时乌市还难见“小洋楼”,有色金属局周边是大片戈壁,这些木地板的小楼算是高档住宅了。

唐作咸老人的房子是套三设计,一间大房间被用作客厅,门厅两侧是两间卧室,原建时使用的木地板、白色木门都保留至今没有更换,只有窗户和其他不少住户一样换成了塑钢窗,客厅原本裸露的阳台加装一个铁皮封顶后用来养了些花草。“现在这里只有7栋楼了,大多是局里的老人和子女在居住。之前市里统一安装了天然气,水电暖也改造得挺好。”房子冬暖夏凉,小区绿化环境又好,唐作咸的五个女儿都在这间80平的老房子长大,现在各自在外安家,两个老人有时会去孩子那居住,但更多时候喜欢在老楼和老同事们一起遛弯、聊天。

图说:绿树掩映中,几栋二层小楼分布在大片绿草坪中。

小区篇:

最老小区

石油局明园住宅楼群

建设时间:195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友好北路的明园住宅区内,还有一批同样苏式风格的建筑,这也是50年代中苏合作时建起的单位住宅楼。从外观上看,这里的10栋小二楼“保养”得较好,明黄色的外墙粉刷,还有大块白色浮雕,三个单元一联排的楼体,一梯两户的格局,共居住有百余户人家。每栋楼的单元门已更换成带电子门控的新式防盗门,进入楼层,红色的木质楼梯闪闪油亮,楼梯间的玻璃窗采用“通天接地”式设计,让楼道内采光十分充分。

5号楼前,几位身着红色工装的石油公司员工正在拉装一袋袋砂石料,二楼住户李女士正在跟他们沟通自家下水改造的情况。“父母是石油公司的老员工,52年房子建起来后就一直住在这,老房子都是砖木结构,室内地板都是木质的,这么多年不少配套都老化需要改造。这套90多平米的房间内,木门、卫生间木支架通气窗、阳台、嵌入式储藏格挡等都保留着60多年前的模样,地板也是与楼道一样的红漆木地板。

“之前我们只是把木窗框改成铁的,又改成塑钢的。也有邻居大动改造,这些房子格局设计也比不上新楼,好在此前一直是单位自己的物业管理,所以在公共区域的维护还算不错,尤其是小区内绿化面积可观、生活环境优美,加上交通便利、地段较好,这里居住的老人较多。

建筑:七一棉纺织厂住宅楼

建设时间:195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水磨沟区七一棉纺织厂也保留着“年事已高”的住宅楼,这里有建于1951年的车间、办公楼等老建筑,还有一栋次年建设的21号住宅楼。穿过大片的现代高层住宅楼后,在一条车行道深处可以看到一栋三层老楼,斑驳的外墙现在已是灰黄色,不少窗户已破碎没有修缮,从三个单元敞开的老旧木门望进去,楼道十分昏暗。走进中间二单元,一楼的房屋部分墙面已经坍塌,住在三单元的72岁老人黄文英说,一楼还住有一户老人。

黄文英是七纺的老员工,34年前单位在这栋楼给她分配了住房。走进她居住的三单元二楼,原本一梯两户的格局,打开房门里面三间居室住了三户人家,这栋楼现在居住有十几户人家。“当时做宿舍就是这样分配的,三户各有一间房,共用厨房和卫生间。”

1958年就来七纺工作的赵阿姨回忆,当时单位家属楼都是像21号楼这样的建筑,几家共用卫生间和厨房,到80年代陆续盖起新楼后,她也搬到了新房内。五六十年过去,成片的宿舍楼先后被拆掉重建,周边的楼房越盖越高,只有一栋21号楼还没拆迁改建。

写字楼篇:

“大银行”、“大邮局”历史感满满

建筑:红山邮政大楼

建设时间:195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七十多年的“大银行”,年轻十几岁的“大邮局”也是乌市市民熟悉的一处经营场所。位于红山转盘旁扬子江路上的乌鲁木齐红山邮政,建于1959年,现在仍结构完整,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南北楼分别呈L形和八字形。一楼是扬子江路邮政支局和邮储银行,二三楼是腾威电器市场。东侧正门有6根圆柱,柱头上有精美的雕花,两侧墙体上也完整保留着浮雕花纹装饰。

“以前没有手机、电脑,和亲人联系寄信、发电报、订报刊杂志都在‘大邮局’办,80年代那会我在这里给儿子订的《科幻世界》杂志现在还保留着呢。”家住扬子江路红山市场的老人杨力民说。现在,这里的邮政机构仍从事着寄送包裹信件、储蓄、汇兑等业务,每天的包裹收发量在一至两千件不等。

建筑:石油学院12号楼

建设时间:1956年

在友好北路新疆石油学院旁,沿街的一栋黄色二层小楼看上去并不起眼,门面上挂着小宾馆、彩票等经营招牌。而实际上,这栋楼已有61岁,1956年与周边住宅同样采用苏式风格建设,作为住宅楼使用,1958年石油学院建校后作为宿舍楼使用。后期管理方出租作为经营使用。

“我们在这已经经营11年了,地板、墙面、管道这些都改造了很多,从最初北侧一个单元到现在租用两个单元开设小宾馆,房间都按现在标配设施打造的。”好友小宾馆的工作人员介绍,20多个单间、标间根据面积收费100元到120元不等,每年各种行业国考、培训期间都是宾馆经营旺季。

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支行

建设时间:194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雄伟的门厅廊柱,威严的镇门石狮,乌鲁木齐“大银行”应该是目前仍在用作经营的当之无愧的元老级建筑。在天山区明德路与解放北路交汇处,由于地铁修建施工南北向已封闭,明德路方向的围挡旁还保留着步行道,可以进入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支行。银行侧面外墙石材上雕刻着古朴的图案,正门十几级高的台阶上,有六根高大的塔斯康柱子衬托,加上约四米高的厚重铁门,给人以历史的肃穆和厚重感。而进入一楼大厅营业区,灯火辉煌的现代设计,光洁的石材地面和干净的墙面,又颇具现代气息。

据了解,这里是新疆省银行故址,1930年成立的新疆省银行原址在文庙街,后来迁至西大街(现在的中山路),毛泽民任前新疆财政厅厅长后于1939年改组为“新疆商业银行”。1943年在现址盖起这栋建筑后,1946年迁入此楼,那时起就俗称“大银行”。现在,这里一楼是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支行使用,二楼作为金融博物馆供市民参观,不过目前金融博物馆只对单位团体预约开放。

延伸阅读:

乌市近代唯一四合院曾做办公室和幼儿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于民国年间,乌市调查的近代建筑物中仅此一座的四合院,被命名为“五星路四合院”。在天山区五星南路东外环旁,一座现代高层院内,有一处正面被水泥墙围挡的区域,里面占地近千平米,于2007年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1959年来新疆后,就在当时的军区八一印刷厂工作,那时厂区里就有这个四合院了。里面地面、屋顶都是木板,一圈平房围着几棵大树,旁边还有几间这样的‘木地板房’,大家只知道房子已经建成很多年了,具体历史却不太清楚。”76岁的张素梅回忆,四合院先是作为厂区的办公室,后来在四合院旁盖起一栋四层的办公楼后,这里就住了些干部家属,大概三四十年前,又改为厂内幼儿园,她最小的孩子当时就在这个幼儿园上学,现在孩子已经41岁了。

十几年前,军区印刷厂改制成为地方单位,更名八艺印刷厂,几经变革早已模样大变。原先的生产车间等建筑都被拆除改建,另外几间“木地板房”也不知不觉地消失,只有那栋四层办公楼和四合院保留下来。2003年,这里被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自治区政府公布为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水泥墙前,一块石碑上刻有“五星路四合院”的文物标识,墙上一块显眼铝牌上明示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为准向外扩5米”,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建设施工,并且严禁烟火。透过外墙上挂锁的铁门,可以隐约看见内部房屋中有前后贯通的门廊,以及院内郁郁葱葱的树木。张素梅现在就住在一旁新建的高层中,每天透过客厅窗户就能俯视这个四合院,她说,那里有自己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