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盛夏高温季节就此开始。夏秋之交闷热潮湿且多雨,更湿气盛行之时。三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更加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季是很多人最不喜欢的季节,因为不仅热,而且湿气大。但是在中医的眼中,对于人们的健康来说,这是个“冬病夏治”好机会。

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额外注意,七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1、不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不对着空调

一身汗或者运动后大汗淋漓,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着凉感冒的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每天晚上最好11点前入睡,每天睡够7个小时。适当午睡也是可以的,不过最好别睡过头了,午觉保持在一个小时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要吹干头发

夏天时,有的人洗完澡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气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吹干再入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的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不吃冰饮、雪糕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