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连创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让人们苦不堪言。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无锡市图书馆馆藏逾30万册的古籍。这么热的天,人受不了,书能否吃得消?昨天,在无锡市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王进雄的带领下,记者走进锡图古籍研究室,古籍修复专家梁一舟已经在忙了,进入高温天,修复破损古籍的工作也在加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籍易老化也怕大热天

“高温会加速古籍老化、酸化,纸张会发黄变脆,缩短寿命。”梁一舟边说边干,她的工作台上摆着剪刀、美工刀、镊子、糨糊、订书线还有叫不上名字,她自制的工具。梁一舟正在修复的是清代的一本古籍,虫蛀不算严重,但每处虫蛀都要修补,哪怕只有一粒小米那么大。她的工作快不来,遇到破损严重的,往往一天只能补一两页。梁一舟2012年进入无锡市图书馆,五年来,一共修复了约一百册古籍,平均一年20册。
古籍保存,温度要控制在16至22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要在45%至60%之间。梁一舟所在的古籍研究室里,有一个恒温恒湿的古籍特藏书库,上锁加密,有专人把守,锡图珍贵的古籍全在里面了。在这些馆藏古籍中,约有八九千册是破损古籍,梁一舟的工作,就是尽量延长它们的寿命,让它们重现昔日光彩。这几天,梁一舟的工作强度在加大,虽然室内有空调,但外面实在太热了,她担心即便是人员进出、开关库门,也会影响已经破损的古籍。
梁一舟正在修复一本清代古籍。

时髦姑娘恋上古籍修复

19 8 9年出生的梁一舟留着披肩长发和可爱的齐刘海,虽然整天跟古籍打交道,但姑娘一点不古板,脚上蹬着时尚的高跟鞋,脸上化着淡淡的妆,只是女孩子们喜欢的美甲,小梁从来不碰,因为工作需要,她必须保持指甲的干净与整洁。梁一舟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是该校第一批古籍修复专业的本科生,也是无锡市图书馆引进的第一位古籍修复专门人才。坐在工作台前的梁一舟全神贯注,古籍修复,极其考验耐心与古文功底。
梁一舟是无锡姑娘,她的父亲热衷收藏,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对古籍并不陌生。上学后,梁一舟常跑图书馆,高考后填志愿时,她便立志要学习跟图书相关的专业。别人眼里,古籍修复很枯燥,但小梁乐此不疲。小梁个性安静,动手能力强,面对一本破烂不堪的古籍,她会小心翼翼地拆去原书的装订线和纸钉或纸捻,根据破损、粘连情况使用“干揭”“湿揭”“蒸揭”等手法将书页一页页分开,再配纸、调糨糊、修补书页、喷水压平、装订一气呵成。
古籍修复人才仍很稀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锡图修古籍的除了梁一舟,还有她的一位学妹。梁一舟那届起,已经有古籍修复的本科人才毕业,但古籍修复人才依旧紧缺。小梁透露,当年,他们那届毕业生大都活跃在古籍修复一线,但也有耐不住寂寞的已转行。梁一舟在无锡修了五年古籍,除了自己的学妹,几乎没碰到过同行。而随着岁月的推进,极端天气的频现,文博场馆都十分需要此类修复人才。可面对外界的诱惑,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甘愿埋在故纸堆里的人实在太少。

无锡市图书馆至今已有百余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国宝级纸质文物。据了解,古籍在存放过程中,由于温湿度、光照、虫蛀鼠啮等原因,会出现酸化、老化、霉蚀、粘连、虫蛀、鼠啮、絮化、撕裂、缺损、烬毁、线断等常见破损,因此,必须由专业人才对症下药进行修复。前阵子,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让大家关注起文物修复这一冷门专业,梁一舟看了感同身受,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投身这一行业,跟她一起修补“时光”。

来源:无锡新传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