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北部清莱、清迈、夜丰颂三府,沿泰、缅、老挝边境约400多公里,散落着约108个华人村,居住着近20万华人,其中大部分为云南华人,还有部分阿卡族、傣族、佤族等中国少数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我国籍)

泰北华人村的那段段鲜为人知的惨痛历史,无不叫人感到揪心和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北华人村)

在园区的大门,醒目的大字赫然撞进眼帘:“斩不断中国结,理不清台湾情”“还我国籍”“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家寨十一村)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发出如此悲沧的呼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台情结)

走进华人村,心情变得沉重。

这些人源起于1949年后未撤离至台湾的国民党残军部队93师及其眷属。当时,国民党以“反共”为名,在云南纠集了5支军队。一军被歼灭、二、四军先后撤往台湾,三军和五军流落到泰北至今,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抗日期间国民党派往缅甸的远征军官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我国籍)

为了生存,他们一边为贩运鸦片的马帮护商,一边抵抗缅甸军队的重兵围剿,还为老挝政府围剿反政府武装当过雇佣军。

随后与当地山民之女结婚生子,在金三角地区开始种植鸦片,开展鸦片贸易,成为了历史和社会的另类,并由此缔造金三角的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北华人村)

金三角地处中缅泰老四国的结合部,人迹罕至,十分落后,但这里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一度主宰了全世界60%、金三角80%的海洛因交易。统治着这一地区的就是大毒枭——坤沙。他将这支国民党残军部队改编为“掸邦革命军”,并训练成现代化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北华人村)

1996年,坤沙向缅甸政府投降,坤沙时代结束。期间,一部分残军撤回台湾,一部分残军帮助泰国政府平息内乱而获得国籍,而剩余的残军则依然留在金三角,继续过着悲惨的流亡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北华人村)

他们在一个原始森林的山坡上安营扎寨,生儿育女,摆脱毒品,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过起了简陋贫穷的原始人生活。他们把自己的住地叫着“美乐斯”——即和平村之意。他们成为了社会边缘化的“难民”,渐渐被人们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北华人村)

如今,“美乐斯”的华人没有国籍,只有山民证。他们的后代因为身份问题,到泰国内地打工,一旦被警察发现,就会被罚款、坐牢之后遣回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北华人村)

据说,在“美乐斯”小村旁的山坡上,有一片坟地,坟头一律向着北方——那是故乡中国的方向。不论活着的,还是死去的,他们的心都向往着祖国和家乡,那是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的最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