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了起来,那么惠文王为什么还要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维新者商鞅卫国人士,姬卫国国君的后裔,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后来在魏国相公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曾把他举荐给魏惠王,魏惠王不接纳。于是西行入秦,他向孝公上富国强兵之策,被任命为左庶长,掌管变法。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遭惹年幼太子,埋下了日后车裂之患

新法推行之初,遭到旧贵族的反对,特别是以太子为中心的上层贵族。新法规则“杀人者死”,贵族祝欢杀人后躲入太子宫中企图逃避制裁,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坚决处死了他。新法规则“匿奸者同罪”,由于太子驷年幼,又是储君,于是处分了监视太子行为的太傅公子虔与教员公孙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法推行三年后,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太师公孙贾也冒犯新法被处于黥刑。此后新法推行无阻,但是商鞅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却惹起了太子的剧烈不满,也埋下了日后车裂之患。

执法中与人深结“仇恨”,商鞅不听劝退官

新法推行十年后,“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成而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国国力大增,商鞅在诸侯中位置也日益进步,新法完成了富国强兵的理想。秦孝公封给商鞅商、於等地十五个邑作为奖赏。但变法也为商鞅树立了强大的敌人,宗室贵戚中仇恨商鞅的人很多。有人曾劝他辞去官位,出借封地,一旦孝公逝世,结果不堪想象,商鞅没有服从。

秦惠王即位不久,公子虔等人便上告商鞅谋反,在惠王面前挑唆说:“往常百姓不论老少,知道的只是商君之法,却不知道是大王之法,商鞅好似人主,大王为人臣。大王还记得当年商鞅对您的处分吗?”惠王听信谗言宣布商鞅谋反,派士卒追捕商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鞅难逃追捕,最后遭车裂而死

商鞅听到消息后,连夜分开秦国逃到魏国,但魏人仇恨他曾率秦军攻打过魏国,不肯庇护他。商鞅是秦国通缉的罪犯,魏国怕招来省事,便准备把商鞅押回秦国。得之消息后,商鞅逃回自己的封地商邑,聚集封邑内的军队,北攻郑国扩展实力。

不久,商鞅被秦惠王派来的军队围攻,秦惠王为安抚宗族权利,为解儿时心头恨,便下令将商鞅的尸体车裂示众,并诛灭了商鞅全家,还愤愤地说:“以后看谁还敢像商鞅一样造反!”关于商鞅能否遭车裂而死,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么一说:“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革新,也推进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契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进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展开。
但是商鞅严厉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仇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宽广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榨,在一定程度上给宽广人民带来庞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