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我们不可否认世界文明的推动力,本质上来自”科技极客“,不论是古时的造纸术、印刷术;近现代的蒸汽机、电灯;亦或者是现代的计算机、互联网,这些都是“科技极客”在各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而“科技极客”才是如今我们享受到冬暖夏凉的生活,拿着手机就可以环游世界的大功臣。

而当代科技极客圈正卯足全力发展的比特币,诞生于科学,基础来自数学,终有一天将成为极客们手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载入世界货币史中辉煌的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诞生于科学,基础来自数学,比特币其实底蕴深厚

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极客中的一员“中本聪”,在一个论坛中隐秘的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讲述了比特币、区块链等技术模式,随着比特币第一次被极少数极客知晓后,2009年中本聪正式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就被大多数极客所接受。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是一个去中心化依据特定算法,并使用密码学设计确保货币流通的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货币。

而密码学通俗来说就是数学,正如电影《接触未来》所说的,“数学是宇宙的语言”,只有数学是纯理性的,完全依靠逻辑堆砌不为人类主观所左右的。

因此,可以这么说,比特币几乎是将纯理性发挥到极致的货币,一切话语权是“全网算力”,甚至是发明者“中本聪”也无法干预,这和其他由国家一言堂发行起来的货币相比,比特币显得更加科学性、数学性,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比特币建立在虚高之上是一场随时会失控的虚拟投机,其底蕴其实非常深厚。

货币竞争,不是所有货币都能叫比特币

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哈耶克著有一书《货币的非国家化》,其中他颠覆了正统的货币制度观念,主张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各种货币都应该发行,并且自由竞争,这种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优胜劣汰顺应科学而发展。

货币竞争其实很好理解,举一个例子:

人们出门旅游往往会发现,全球除了美元、人民币流通地外,类似马尔代夫、越南、缅甸等旅游胜地,商户们最喜欢游客掏出来付款的是美元、人民币,而其政府所发行的法币,却不受欢迎,这就是现实版的货币竞争。

而比特币的竞争从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

不管是2011年,完全沿用比特币代码出生的莱特币(LTC),2013年年末自称自己是比特币升级版的以太坊(ETH),以及币圈中大大小小将近九百种的小众币种,或者是近期闹得风风雨雨的BCC,宣称是比特币的分裂币,但不论如何宣传,其中没有一个币的名字能够冠上BTC的称谓。

可以这么说,在比特币最为古老权威的Bitcointalk论坛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类似BCC的币,这种币在投资者的眼中统一称为竞争币,从曾经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承认过除BTC以外的币种为比特币,我们可以认为BCC是一种新竞争币,唯独不会将它叫做比特币,毕竟不是所有的币种都可以叫做比特币币。

我们正在谱写历史

历史总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创造中获取经验,社会也是在无数科学的创新中走向进步,一如祖先们的造纸术和指南针。而现在,比特币就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造纸术”,不仅仅是极客们、矿工们,参与到其中的投资者不论身份、地位,都正在参与到人类社会金融的未来之中,是新货币体系的见证者,而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实就是在谱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