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继《小时代2.0》被网友吐槽为烂片后,郭敬明再一次登上微博热搜。其登上热搜的原因,是由于曾在其公司旗下的签约作家李枫爆料自己在参赛期间曾受到郭敬明性骚扰及性侵。后续事件持续发酵,李枫发布声明,堵上自己的写作生涯不要,呼吁社会各界阻止职场行侵犯的行为,并在微博上艾特人民日报等多家官媒,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由于该事件主人公涉及名人,像郭敬明这种自带IP的名人就更不用说,话题本身自带流量,热度持续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作为吃瓜群众,名人、私生活、性等话题本就对精神世界空虚的现代人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于是这一话题自然成为这一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仿佛不知道的人有着某种不与时俱进的过错。

事件一出,网友哗然,拍砖的、挖坟的、喝彩的、为了自己的idol互相伤害的,站队的骂人的,借着别人的事情发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的。人们在虚拟的现实里狂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侵”是一件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值得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发声,我们需要正视,需要解决,需要面对。

但是最可悲的是,性侵这件事并没有引发大家的躲闪热情和关注。相反地,郭敬明的性取向、曾经的作品、作家李枫的真实意图、与郭敬明合作过的男艺人等等,仿佛“性侵”之外的每个点,都被无限地放大、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网络舆情,也就是以网络为依托,以事件本身为核心,网民的态度、情感以及行为倾向。“郭敬明性侵”这一网络舆情事件与诸多类似的舆情事件一样,通常会引发以下状况:

事件传播广泛,关注度高,事件引发的网络谣言扩大传播范围,进一步污染网络环境:网民持对立观点的,会集结对立情绪,更有甚者会由线上转移到线下,许多网络暴力事件都是如此。由此,于社会而言,可能更加难以统一一些意见,对“性侵”事件本身应该去关系的关注度反而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队很容易,拍砖喝倒彩也很容易,把最坏的情绪带给网络上素不相识的人,过度消费别人的隐私或者经历,这都是不怎么费力气的事情。但是,如何不去成为一个冷漠的人,是值得用一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