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简称是“晋”,因西周时山西的大部分为晋国所属。后春秋战国的分界线为“三家分晋”,赵韩魏三国将晋地瓜分。之后“晋”所指的地方在哪呢?

关于“晋”字的起源,传说是当年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太阳之上有两支麦穗,为太阳升起食物丰盛之意,代表着晋升。而在甲骨文的写法上,是两支箭插在太阳之上,为射向太阳的箭,代表着进取。也有说法是两支箭装在箭囊中,意思为止戈休整。

而“晋”作为地名出现,是西周时期。《汉书·地理志》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

“晋”作为山西传统的地名,由此发展起来,逐渐扩散至全山西境。

春秋末年,曾经的中原霸主晋国,也日暮西山。国君日衰,大权旁落。当年晋国执行的军事政治制度为“三军六卿”,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六卿中范氏、中行氏衰落后,只剩下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卿。轮到智氏掌权时,被赵、韩、魏三家联手打败,瓜分了其土地。史称“三家分智”。

按照当时的贵族阶层排序,周天子周威烈王虽为摆设,但依旧排在首位。其次为各诸侯国,诸侯国的君主称公或王。诸侯的下一层才是卿,其实也是各个诸侯国的执政者。

后三卿干脆将晋国剩下的土地也瓜分了,把绛和曲沃两块地方留给后来的晋幽公。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将诸侯国晋国的三位卿大夫擢升为诸侯。史称“三家封侯”。

公元前376年,赵、韩、魏三国彻底干净利索地将晋剩余的土地那点土地也分了。史称“三家分晋”。自此,赵、韩、魏又被称之为“三晋”,三国隆重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战国七雄的逐鹿舞台。

晋国彻底灭亡了。

公元前369年,晋孝公及公室被赵、韩迁至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刚过了十年,屯留就被韩国攻占了,赵于是又将晋孝公迁到端氏聚(今沁水县)。搬家也搬个彻底,连同祖庙也一并被搬迁到了高都(今泽州县)。晋孝公很快郁闷而死,其子被赵奉为最后一代晋君,是为晋静公。因在此地封晋君,这个地方称之为“晋城”。

前349年,韩、赵两国杀晋君,晋国绝嗣。这个地方,却依然高高举着“晋”字。

后世自秦代以后封晋王的有诸多,且以“秦、晋、齐、楚”最为尊贵。三国末年的司马昭先封高都公,高都就是晋地之今天晋城市。而后晋封晋公、晋王,后其子司马炎袭位,后以“晋”为国号,传世一百五十多年。

晋城在南北朝时设建州,州治均在高都,至隋时,改建州为泽州。州治自唐代迁至晋城,一直未变。

民国三年废府,复称晋城,辖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五县。

1958年与长治合称晋东南地区,1983年复设晋城市。1985年升格为地级市,所辖阳城、高平、陵川、沁水四县与历史上建州、泽州版图一致。

1996年将晋城市郊区改设泽州县,新划出的泽州县为原晋城县部分区域。晋城市行政划分就一直至今。

在山西所有的地级市中,除了“晋中”这个1950年代才有的名称,就只有“晋城”这一个城市是沿袭山西简称的城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晋城人。

一直在晋东南有这样的俗语:“阳城猴,晋城嗲,长治瓜皮壶关疙瘩,襄垣鬼子没脑凹,晋城推着小车卖他妈。”

别的且不论,单说晋城。

晋城方言又叫泽州话,语音中带着明显的儿化音,尤其是尾音带着绕盛,也就是说话带着点“嗲声嗲气”,所以就有了“晋城嗲”一说。

而“推着小车卖他妈”则来自于一个民间故事。相传晋城有一不孝子非常嫌弃自己年迈的母亲,常听人说“家有老便是宝”非常不解。他的母亲对他说,你把我送到山里,自然有人给你出钱。这不孝子非常高兴,就用小车推着自己的母亲往山里走。没想到进了山后却迷了路,他的母亲对他说,你把我放到这吧,回去的路你顺着我一路丢下的树枝就可以找回去了。正在这时,山中跳出只猛虎。不孝子吓得要命。但其母亲却奋力拦住老虎,大声喊着;“我子尚幼,欲果腹食吾。”不想老虎竟然感其护子之心,转身走了。此时的不孝子异常惭愧,后悔莫及。带母亲回家后,痛改前非,孝顺异常,美名传遍乡里。

地域间的相互揶揄就有了“晋城推着小车卖他妈”的说法。

晋城在历史上一直作为州府治出现,近代与长治的合合分分,以及与周边河南频繁接触中,这种独特的特色表现无疑。合在一起时候满腔的愤懑,被称之“晋城国”,分开后事事都要与长治较个高低。这种被周边县市认知的“自大”,都不愿意称自己为晋城人,而是以县名称。

晋城人的这种“自大”,来源于资源的丰富,物产的丰足。

诸如河南称晋城人为“煤灰”,晋城人用高高在上的口吻称其“草灰”,因为他们烧柴做饭,而无法和晋城煤炭遍地相比。最后的演变是所谓外地口音的人一律称之“草灰”。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足的“自大”,所以晋城人有着无可比拟的包容。这种知足长乐的态度,认为过于计较就是“小气”,是所不齿的。故而在晋城少了争勇斗狠,更没有排外欺生的现象。

但是这种大度并不是柔弱,用俗语讲就是“顺毛驴”,好说啥也行,赖着来必然会引来“你要弄甚!”一声怒吼,展现出刚烈暴戾的一面。

可知当年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的高平,在家家出殡户户发丧的悲痛中,所积攒的力量有谁能够阻挡的豪气。

晋城自古以来在周边县市人的眼里是有钱,不单单是因为煤炭。晋城还是冶炼之乡,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身设置国家控制的冶炼所,便有了著名的“九头十八匠”。岂不知有句老话讲述财富的聚集之道便是“开过药铺打过铁。”

所以说晋城是太行山的灵魂所在,有着雄伟太行的胸襟,也有着山谷内潺潺流水的柔情。

《周易》第35卦“晋”卦是这样解释:“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光大自身的光明之德”。“晋”字所包含的进取,止戈古意,已经刻在了晋城人的骨子里,流淌在晋城人的血液中了。

在太行之巅,晋城高高举起着“晋”字招牌,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