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看第518期《每日点兵》节目!

在如今动不动就玩超视距打击的空战环境下,像航炮这样的近距离格斗武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贸然取消航炮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个需要掂量掂量的事。但不可否认的是,机炮仍然是战机必不可少的近战利器,在紧身狗斗中,任何导弹都没有机炮来得直接管用。

当然,取消也有有取消的理由,其中一个比较不容易解决的,就是航炮发射后产生弹壳的处理问题,是收集起来还是直接抛掉?小兵兵觉得这还真有掰扯掰扯的必要。

首先得需要让广大军迷朋友明白一个原则,那就是飞机的设计经常是要为“减轻每一克的重量而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克的重量对于动辄几吨、几十吨的飞机来说有那么重要么?这还真的就这么重要。飞机的重量是影响飞机性能的重要特性之一,同时也是飞机在技术领域的竞争的一个因素。君不见有多少天才级的飞机设计师,就是因为一种更轻的航空材料或一种更合理的气动布局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往往设计飞机的过程就是把飞机上的多余重量和可能的超重都消灭在图纸上的过程。

你肯定听说过航空公司为了降低飞行成本,甚至要招收身材更苗条的空姐,为了减重甚至取消了给乘客提供一次性纸杯这样的奇葩规定。不要以为这就是个段子,可事实上这样的规定每年却能给航空公司节省下来上百吨的燃料,没想到吧?

相比而言,成本显然不是战斗机等军用飞机设计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但减重仍然是军用飞机面临的头等难关。原因也其实很简单,对于作战飞机而言,哪怕是多出一克多余的重量,那都是无法转换成作战能力的“死重”。远的不提,光是看近几年频频曝出的F-35战机设计超重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你还会觉得那几个航炮弹壳是个小事么?

事实上,从螺旋桨时代到战后喷气式战斗机大行其道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绝大部分机炮发射后的弹壳都是直接抛掉的。如果看一些还原影像资料,可以观察到二战时期的战机在射击时弹壳就如同下雨一样甩出去。苏联空军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战机普遍采用的都是机头进气,因此并不需要过多考虑弹壳吸进进气道的问题。为了省事也没有设置弹壳回收的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自打第三代战机陆续服役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不仅是空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连空战武器也越来越多地靠各类型的机载导弹来挑大梁。现实的作战需求决定了不管是机炮本身还是所带弹药都不可能占据太多的机体重量和空间。如今战斗机机炮所带的弹药要远比过去少得多,也就是百十来发的样子,客观上为收集弹药提供了可能。

其次,如今战斗机的各种飞行姿态也远比过去复杂得多,况且绝大部分战机采用的都是机腹或两肋进气,一旦弹壳被吸进发动机,那造成损害可远比吸进只小鸟要大得多。

再有,既然机炮要抛壳,那就必须在机体上预留出抛壳窗口,然而现代战机对气动外形和机体强度的要求原来越严格,特别是如今强调隐身的大环境下,更是会尽可能地减少机体表面的开口。设置抛壳窗无疑会给战机的设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诸如美军的美军的主力战机F15、F16和俄罗斯的苏-27,米格-29,都是设有弹壳回收装置的。

还有一个令人担心事恐怕就是“小概率事件”了。那万一掉下来的“弹壳雨”没砸到花花草草,砸到了“小朋友”了那该怎么办呢?还别说,前苏联的苏17战机在一次射击演习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还造成了5人死12人伤的重大伤亡。而苏17恰恰就是一种典型的机头进气,打出的弹壳是直接抛出机外的战机。

从那以后,他们的战机再也不敢在居民区的上空射击打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