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匠原创。以有趣的语言、专业的态度,带你认识珠宝的美。

继昔日“太平公主”之后,周迅再次踏入宫廷,摇身一变成为《如懿传》中的乌拉那拉·如懿。

虽然这部未播先火的年度大戏始终无法确定播出档期(据说又又又又延播了。。。),但流传出的定妆照却让人充满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妃朝服图

喜欢看古装戏的小可爱们一定已经发现,服装大气精致的《如懿传》中,每位妃子都带了三对耳坠!无一例外!这么现代化的装扮,难道这个剧组的化妆师疯了吗?

当然不是!各位小可爱们要知道,当年的经典巨制《康熙王朝》中就曾出现过,这是清宫戏最应该有的装扮——一耳三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王朝》一耳三钳

1.一耳三钳的来历

在清代,耳环又被叫做耳钳,是一种佩戴时不用更换挂钩,只需更换耳坠的耳环;材质从富贵的金银到廉价的铜制,富贵人家的女性往往拥有几十或数百副耳环;而一耳三钳则是满族妇女的风俗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耳钳

清朝入关之前,男女均有佩戴耳饰的习俗,入关之后,男子不再佩戴,而女子则根据地位高低,有不同的佩戴形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像及耳钳

皇太后与皇后耳饰左右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所产的一种珍珠,也称北珠);皇贵妃、贵妃耳饰用二等东珠;耳饰用三等东珠;耳饰用四等东珠,余制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秀女照片

那么一耳三钳究竟有多重要呢?

乾隆曾经传下圣谕:“ 旗下妇女一耳佩戴三个耳钳,原本我满洲旧例,断不可更改!” 而在选秀过程中,一旦发现哪家的女儿不符合一耳三钳(洞)则会对其父母进行处罚。

2.东珠

说完了一耳三钳,接下来,J先生再给大家讲讲这皇家御用的珍珠——东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珠,满语为“塔娜”清朝将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或北珠),用于区分南方的南珠,亦被称为"北珠、大珠、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珠,是一种产自满洲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淡水珠蚌的野生珍珠,质地圆润硕大,用它制成的首饰光彩熠熠,尽显高贵奢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钟爱并珍视产自东北的特产东珠,也是清朝统治者籍此表达对祖先的尊崇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秉承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和珅和大人酷爱珍珠,且位高权重,当渴望巴结他的人知道和中堂喜欢珍珠后,便纷纷到全国各地购买珍珠以作贿赂。抄家时,搜出了一串由60多颗大东珠制成的朝珠。在清朝,东珠是皇家御用的宝物,所以嘉庆皇帝在给和珅定罪的时候便给他加了一条“私藏禁物”

能够成为皇家御用,依托的不仅仅是东珠的“盛世美颜”,更是“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的稀有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捕捞者在乍暖还寒的四月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河中采捕珠蚌。运气好时在盛满船只的成百上千的珠蚌中才能得到一颗上好的东珠。正如乾隆帝在御制诗《采珠行》中发出的感慨:“百难获一称奇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

· 在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卖会中,一串清乾隆御制东珠朝珠,以1322.5万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御制东珠朝珠

· 而在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有一串清雍正御制东珠朝珠,更是以6786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御制珠宝世界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雍正御制东珠朝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珠资源日益枯竭、清朝风雨飘摇、俄罗斯入侵、日军掠夺东三省都加剧了东珠采捕业的消亡,直至彻底销声匿迹。

J先生说:
一颗颗洁白、美丽的东珠,点缀于宫廷女子的耳畔、颈间,这都是采珠人以性命换来。
感谢现在发达的养殖技术,让更多人能享受珍珠的美好,而不用再付出昂贵的代价。

想看更多?

十年行业经验的珍珠小哥,带你了解珍珠!

文艺女神汤唯:戴过那么多珍珠,这是最珍贵的!

原创|最详细的清宫十八子教程图解

看科普、求鉴定、晒宝贝、挑好物,更靠谱,更好玩,尽在珠宝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