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ō (扶桑),是日清双方在牡丹社事件后,日本向英国订购的战列舰,以针对大清的海军。我们之前的小型舰艇系列里介绍的金刚号,就是和扶桑一起订购的。

扶桑是一艘中央炮组的新型战列舰(central-battery)。所谓中央炮组,就是针对之前的将火炮安装在船舷两侧的旧设计,将火炮安装在舰艇中心线的有装甲的炮廓内,通过旋转实现大角度射击。这是一种新的设计,第一艘有中央炮组的军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HMS Bellerophon,其在1865年才开始服役。所以对于扶桑服役的1878年来说,也算是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如此,扶桑还是一艘缩小版的军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日本太穷没钱。海军提出的采购计划到最后政府只批了原计划一半的预算。扶桑的建造背景在介绍金刚号时候就已经说过,不再赘述,基本上,还是因为日本和大清的矛盾升级,各自意识到有必要提升海军军力以对抗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日本军舰 扶桑号

前面说到,扶桑是一艘缩小版的军舰,其原型船是皇家海军的铁公爵号(HMS Iron Duke)。之所选择铁公爵号为原型,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铁公爵号在1871–75年时是皇家海军中国舰队的旗舰。作为近邻的日本,自然对铁公爵号有深刻印象,因此才要求以铁公爵好为蓝本吧(这段是笔者拍脑袋猜的,有靠谱说法的朋友请提醒,先谢过!)。铁公爵号排水量6,131吨,长度85米多,宽度16.5米,吃水6.9米,3,183千瓦马力,13节最高航速。而缩小版的扶桑号长度67.1米,吃水5.6米,马力2,600千瓦,最高航速没小依旧是13节,续航4500海里(10节航速)。乘员295人,4门240毫米克虏伯主炮,2门170毫米副炮。唯一有疑义的是排水量,有说是3,777吨,也有说是2,284吨,有待考证。扶桑有着163~229毫米的装甲,这在后来的甲午战争中体现出了优势。

扶桑是在英国伦敦丘比特镇的Samuda Brothers造船厂建造。而该船厂正是东乡平八郎在完成皇家海军学院学业后进行实习的地方。并且,东乡也在离开英国前监督了扶桑的建造,可以说扶桑的建造也是东乡实习任务的一部分。1878年,英国船长押送扶桑号开往日本,途中由于触礁,扶桑受到轻微损伤,在当地简单修理后继续开往日本。到达日本后,包括天皇在内,几乎所有高层都参加了隆重的交付仪式,因为这艘船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战舰。为了显示军力,扶桑在之后的10多年一直不停地到世界各地访问,当然包括令日本垂涎欲滴的香港、上海、朝鲜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日本军舰 扶桑号 东乡在1877年监督制造扶桑

甲午战争爆发后,扶桑参加了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战斗中扶桑中了许多152毫米炮弹,但是毫无例外地被她的装甲挡住了,唯一的损失是阵亡5人,受伤9人。而在战斗中扶桑本身发射29发240毫米、32发17毫米、136发75毫米炮弹等以及各式小口径弹药。

旧日本军舰 扶桑号 改造后

1897年10月29日,在飓风中扶桑的锚链断裂,失控的扶桑号随之和防护巡洋舰松岛号(Matsushima,松島)的撞角发生碰撞,然后又撞到了松岛号的姐妹舰严岛号(Itsukushima,厳島),并在当天下午约5点时分沉没。

打捞起来之后,扶桑在吴海军兵工厂修理,并参加了日俄战争,退役后扶桑在1909年被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