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衣众武士

母衣众是什么?名字真够奇怪的,上图就是一个母衣众的精锐武士,他身后的那个长的跟灯笼似的大圆球,就是所谓的母衣。

母衣最早的起源是平安时代末期出现的“悬保吕”,“悬保吕”是一种辅助用的防具,类似于披风,比披风小点。武士骑马驰骋的时候“悬保吕”随风飘起,很拉风,而且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对射来的飞矢起到缓冲作用。在混乱的战斗中,随风飘动的“悬保吕”还会有效干扰敌人的瞄准和射箭。当时平安时期还没有兵团作战,很少大规模的短兵相接。更多的是利用弓箭互相射来射去。面对射程只有30米的和弓,“悬保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保护作用

到了南北朝时期,战争形态发生了变化,近距离的正面冲锋越来越多,身后再披一个长长的布条不再是个明智之举,在混战时布条随便挂个东西或者被敌人拽住等待武士的都是死亡。所以这时期“悬保吕”开始越变越短了,但是太短的话连飘都飘不起来,更别谈什么防护作用了。到了室町幕府时期有人就开始将布条直接包裹在用竹子编制的竹笼上,名字也改成了“母衣”。母衣宽度有限,高度正好可以防住整个武士的后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衣变化

到了战国时代,战争形态进一步发生变化,武器也有了发展,大量铁炮用于战场上。母衣作为防具其实没什么多大价值,但是母衣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一种荣誉,只有最精锐、地位够高的武士才有机会深着母衣成为母衣众。母衣众成了大名的近卫军,除了主公的特殊命令外,主要充当传令兵,在各部队间传达布阵以及出击的指令,身着母衣辨识度很高。特殊时刻母衣众也可作为使者出使敌阵,甚至要更换将领或者指挥的将领阵亡,母衣众可以直接就地接替职务。可见母衣众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演活动

织田信长在他马回众(警卫队)中挑选了二十个最优秀的武士,组成了“母衣众”,根据颜色分两队,一队“黑母衣众”,一队“赤母衣众”各十人。这些人都是大名最信赖的、最忠诚的武士。由于能直接跟最高层对话,再加上有能力这些人很容易被提拔受到重用,比如黑母衣众的前田利家、赤母衣众的佐佐成政那都是一时的风云人物。后来丰臣秀吉也效仿织田信长设置了“黄母衣众”,成员有二十多名。直到江户时代像藤堂家、伊达家都设有母衣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田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