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姿谕 Jane Chen

Embrace联合创始人兼CEO

Embrace是一家社会企业,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年出生的数百万脆弱婴儿,生产低成本婴儿加热器。Jane 从哈佛肯尼迪学院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在进修研究生之前,Jane 曾担任智行基金会的项目总监,智行基金会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主要是资助中国中部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教育。

她也曾是Monitor Group的管理咨询顾问。

开场

10 年前,Jane 刚从斯坦福 MBA 毕业,和一群热血伙伴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印度创业;10 年后,她的名字与“福布斯30 岁以下杰出人士”、“经济学人创新大奖得主”、“施瓦布年度全球社会企业家”等名号连在一起,也曾走进白宫,担任奥巴马总统的座上宾。

然而无论外界如何嘉誉,“你永远不是为了这些光环而努力,”Jane说得无比肯定,“你是为了自己的 Why。”

为了这个 Why,她从大学毕业后就没让父母省心过,先是辞去咨询业高薪、飞到中国爱滋村为带原孤儿奔走;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后,她再度违背父母的期待,搬到印度踏上创业的不归路,一做就是 10 年。“他们对我很生气的,”她大笑,“但我从来没想过要回头。”

Jane的人生,在读到纽约时报上关于中国爱滋病相关报道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那篇报道谈到河南省农村的爱滋问题,”90 年代的中国高喊血浆经济,吸引了无数贫困农民前去卖血,然而在不当采血之下,使得成千上万人罹患爱滋,“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药物帮助,只能在原地等待死亡,更遗留下上百万名带原孤儿。”

“当时我认知到,出生在那里的人,也有可能是我。”一想到自己从小到大的幸运,以及拥有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Jane二话不说辞去咨询业的工作,加入智行基金会为爱滋孤儿的教育前程奔走。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成千上万名孤儿开始有了受教育的机会,甚至带动了政府提供免费的教育与医疗资源。

“这段经历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我认知到即使是一小群人,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从那时起,Jane便决定让自己往后的职场未来,也能继续创造改变,对人的生命带来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Embrace Innovations

了解使用者是谁

接下来的故事便广为人知—— 2007 年,在斯坦福一堂“为极端需求设计”(Design for Extreme Affordability)的课堂中,Embrace 保温睡袋的概念诞生了。当时的教授出了作业,要学生们设计出一个只需要传统 1% 成本的婴儿保温箱。

Jane与团队在做了走访印度和尼泊尔的偏乡调查后,发现成本其实并非问题的核心,“在这些村落,电力不稳才是更难解的问题,”团队在当地看到许多外界捐赠的保温箱,躺在医院的角落里无人问津,只因为缺乏电力,或没人知道该如何使用,“即使保温箱是免费的,但因为这些系统上的问题,还是无法对当地人带来助益。”

当他们拜访村落的妇女们,又发现一个根本上的问题:从偏乡跋涉到城市里的医院,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有一位母亲生了一个早产两个月的孩子,却因为无法即时将他送进大医院的保温箱里,让这个小生命因此流逝。”类似的故事在无数个家庭中反覆发生,这让团队的焦点先从成本转移到电力,再从大医院转移到偏乡里。最终,他们开发出可携带、容易操作、又完全不需要电力的保温睡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Embrace Innovations

Embrace 作为全球“设计思考”的经典案例,Jane谈起这个概念却相当务实:“设计思考只是一个比较花俏的说法啦,其实本质就是以使用者为核心(Know Your Customers),还有持续制作原型(Prototyping)。”

她表示,一切的开端都来自“了解使用者是谁”,以及持续不断地测试原型。团队在此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在乡野调研上投入大把时间,“直到今日,我们的新产品上市,我们永远都在做这两件事。”

“我认为产品设计并不是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Jane提醒,有时设计者在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之前,就已经在脑中预设了想要使用的科技,而当技术发展出来后,又没有持续、反覆地测试与调整。“当你让真正的顾客(使用者)来测试你的原型,才能在反覆测试的过程中,确认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方向。”

谈到使用者回馈,Jane总会分享的例子,就是产品的温度显示器。Embrace 产品上的温度显示,一开始其实是以数字为单位,但当团队走进村子里、询问当地妇女的意见时,她们却表示:“我们并不信任西方医疗。”

当地妇女告知团队,她们往往会自行将西药的剂量减半,以免孩子摄取过量。“如果你们告诉我 Embrace 的温度要维持在 38 度,我可能会再减个几度,因为我担心对孩子而言会太热了。”这个意外的发现,促使团队将原本的数字单位改为笑脸、哭脸的二元图示。

“类似这样的经验实在太多了,”Jane强调,Embrace 的设计重点在于持续来到田野中,问使用者问题,并在得到回馈后反覆修正。

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他们的产品从未被放到医院的角落,而是深入每个偏僻的乡村带给新生儿温暖;2014 年,Embrace 更获得歌手碧昂丝的捐款支持,走进漠南非洲的9个国家里。至今这个当初的课堂作业,已深入全球 22 个国家,拯救超过 20 万名早产儿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Little Lotus baby Instagram

模式也要创新

谈到创业以来最大的挑战,Jane顿了一下,“我觉得是找到对的商业模式,让我们能够规模化。”

当初团队在斯坦福课堂上做出第一代原型之后,便因突破性的设计一炮而红,但直到毕业后整个团队搬到印度,花了足足 3 年的时间,才终于做出可以上市的产品。此时却碰到更大的难题:该怎么卖?卖给谁?

即使每个保温睡袋的成本已压到传统保温箱的千分之一,对每天收入只有1美元的村民而言,还是负担不起。卖给当地诊所?“谢谢,但我们先订一个就好。”长途跋涉深入偏乡各个诊所中,一次却只能卖出1、2个产品,似乎不符合经济效益。

“我们认识到创新不应只体现在产品上,也要发生在商业模式中。”在印度的那几年,Embrace 的商业模式经历了无数次转换,从卖给私人诊所、大医院、到印度政府全都试了一轮。

最近一次的转变,他们把脑筋动到美国市场:何不利用 Embrace 现有的科技,拿来为美国的新生儿设计?2016 年,“Little Lotus”婴儿睡袋正式在美国上市,采用受 NASA 太空衣启发的专利布料,让宝宝随时处于恒温状态,不会因为急剧的温度变化而导致婴儿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团队采用“买一捐一”模式,将在美国贩售产品的收入用来支持要捐赠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当每个新生儿在 Little Lotus 中安睡,世界另一端也会有一名宝贵的小生命得以延续。

这个新商业模式的愿景,是要让 Embrace 的产品能够规模化,触及并拯救更多婴儿的性命,“我们的目标是拯救全球100万名婴孩。”Jane说。

一年过去,“我们现在营运得很好,在美国卖产品真的容易多了,”Jane认为,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具社会意识,在这个时间点推出“买一捐一”的模式其实正合适,“我们发现,当一个女性做了母亲,她会尽自己一切的力量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孩子。”这种为人母的“共感”让 Little Lotus 在美国获得广大回响,Jane期待透过这个产品串联起全球性的互助社群,借由每一个母亲的消费,帮助世界另一端的母亲。

专注在当下

看着 Embrace 目前的稳定,很难想像在短短几年前,团队才经历过一个决定公司存亡的时刻。他们当时正在筹备全球性的营销计划,与一个跨国医疗设备大厂洽谈合作,Jane与团队也为这个合作案努力了将近一年,势在必得。

“然而就在要正式签约的前一周,对方的CEO突然被炒了鱿鱼,”没想到的是CEO一走,这个合作也跟着胎死腹中,原定要给 Embrace 的资金全被收回,“当时我们公司的现金,大概只能再营运 7 天。”

接连而来的意外令团队措手不及,幸好这一关过得有惊无险,最终安然度过财务危机。这也促使他们重新检视商业模式,从印度转到美国育儿市场,终于找到更为永续的经营方式。

原以为一次破产的经验就足够惊心动魄,“并没有,我们至少经历了 10 次(大笑)”但也正因这些高低起伏让她确信:除了初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改变——合作对象可以在一周前突然被 Fire,即将到手的合约说停就停,“没有什么是你能掌握的;重要的是专注在当下,不过度执着于任何一件事。”

这项人生功课不仅来自创业的经历,也得自她目前最热衷的运动:冲浪。

就在这次破产经验的同年底,Jane在夏威夷结识了一位冲浪老师,行动派的她当下就进行了人生第一次冲浪,直到现在这都是她最爱的运动,一有浪就往海里冲。“跌进海中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她认为失败是创业的必经之路,“但关键是你如何面对摔下来这件事,以及能否追上下一个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Jane Marie Chen Blog

“我学到的第二件事是暂时性,”在海里,每件事情都在变——围绕在周围的风和浪,每秒都会不一样,“冲浪者必须时刻留意环境,而这也会迫使你专注于当下。”

Jane提醒创业者,不要去期待创业旅程只会有一个单一的方向,“创业永远不是从 A 点到 B 点,大部分时间你的方向会一直变,所以一定要保持弹性。”当创业者不过度执着于某种结局,就能变得更有弹性,也能更加无惧,针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出回应。“当事情偏离预期的轨道时,不要立刻就变得沮丧,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新的机会。”

知道自己的 Why,比什么都重要

回顾整个创业历程,Jane认为“没有背景”并不是投入创业的障碍,“你知道,当初我们团队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具有医疗的背景,”Embrace 全体团队都是新生儿领域的门外汉,“但我们找到一群专业咨询。

那要如何跨出第一步?团队在印度开创的第一年,并没有任何当地人脉,更别提建立什么咨询团队。为了获得当地医生对产品使用的回馈,“基本上我们是按着当地的黄页查询诊所资讯,然后一间一间去拜访。”在土法炼钢中,他们找到愿意合作的医生进行临床研究,也在当地人的引路之下,在印度找到值得信赖的制造厂。

目前 Embrace 仍持续将各领域的专家带进团队里,有新生儿专家、医生、还有法规咨询。Jane认为,想踏入陌生的领域,“让自己的身边围绕着比你懂更多的人,这是第一关键。”

“第二关键则是不断失败,而且越多次越好。”同为台湾人,Jane认为亚洲文化面对失败较常是负面解读,“我们比较不欢迎失败,或认为失败是件坏事,但在设计思考的世界里,却是完全反过来的。”她甚至认为,失败要越早越好,因为前期的失败成本往往比较低。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自己的 Why。

“当你不再只是为了自己而努力,而是为了一个大过自己、为了整个世界的愿景,那会让你无所畏惧。”

Jane笑道,“一直到我进白宫和奥巴马介绍 Embrace 的那天,我才真正获得父母的支持。”但父母的不谅解从来就不是她的挡路石,因为当创业者非常确定自己的 Why,这将成为创业路上最重要的养分,也会是持续指引方向的导航星。

“我的 Why 是帮助人,并透过创新科技赋权金字塔底层的人。”只要这个 Why 一直很清晰,“回头”就不会是一个选项。

文 | Masha

责任编辑 | Me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一定也喜欢

关于TOPHER的如此这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集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垂直媒体 | 商业调研|投资顾问 | 整合营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 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