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battleship)是最早出现的,早在18世纪末的风帆时代,战列舰一词便用于指代战列线作战的风帆主力战舰(Ships of the line)。此类战舰主要用于争夺制海权的海上舰队决战,一般拥有三层以上的火炮甲板,有多达90-120门滑膛炮和卡隆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帆战列舰

作为主力战舰,技术进步常常应用于在战列舰上,如蒸汽机、铁甲防护、炮座技术(barbette)等被先后使用。法国海军1850年服役的“拿破仑”号战列舰开启了战列舰使用蒸汽动力的时代,风帆时代走向终结。而美国南北战争中铁甲舰地使用和出色表现,将木质战列舰送进了历史。主力舰进入了铁甲舰(Ironclad warship)时代,铁甲舰一般使用金属装甲和舰体、蒸汽动力、开花弹(Explosive shells)。铁甲舰以高防护能力、高火力和较低的航速为特征,同样适用于舰队决战。在1870年代,铁甲舰已经成为流行的主力舰艇。大清帝国北洋海军的定远和镇远两舰都属于铁甲舰范畴。在经过了19世纪末海军技术革命后,铁甲舰性能也有了重要发展,更大口径的火炮、更好的防护以及更高的航速逐步实现。1892年,英国皇家海军正式使用“战列舰”一词作为独立的海军舰种分类,这时战列舰排水量一般在15000-17000吨,使用305毫米左右主炮,开始运用炮塔(turret),航速在16节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艘使用蒸汽动力的战列舰法国“拿破仑”号(Napolé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艘全金属舰体的铁甲舰法国“恐惧”号(Redoutabl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无畏舰美国“德克萨斯”号(USS Texas)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规模殖民主义活动,广阔的殖民地至本国的海上交通线需要一型大型高航速舰艇维持海上秩序,同时辅助主力舰队进行舰队对抗,巡洋舰便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海军技术的进步和海军预算的相对不足让以英国海军为代表的海军开始用“一等、二等和三等”来划分巡洋舰类别,以便精细使用舰艇资源。一等巡洋舰拥有较大的吨位和较好的装甲带防护,因此发展为“装甲巡洋舰”(armoured cruiser),而二等和三等吨位较小,只有部分装甲保护,但航速较快,因此也发展为“防护巡洋舰”(protected cruiser)。这一模式发展至1905年的日俄对马海战时达到顶峰,同时也走向了终结。装甲巡洋舰在1900-1910年时一般排水量在15000吨左右,主炮口径在230-250毫米,需要掩护战列舰队进行舰队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甲巡洋舰美国“田纳西”号(USS Tennessee)

经过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海军技术革命,到1905年积累开始结出硕果。在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舍尔男爵(Admiral Sir John Fisher)大力推动下,1905年下水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HMS Dreadnought)引发了又一次主力舰艇技术革命。“无畏”号战列舰统一配备10门大口径12英寸(305毫米)主炮,安装在5座主要以中线布置的炮塔中,确保一侧可以集中8门主炮进行火力投射。首次引进了蒸汽轮机技术使航速高达20节,并配备了前所未有的装甲防护。据估计,“无畏”号可以单挑2艘以上在她之前的战列舰。“无畏”号的出现,让她之后的战列舰都有了一个名字,无畏舰,也让她之前的铁甲战列舰变成了“前无畏舰”(Pre-dreadnought battleshi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无畏号战列舰(HMS Dreadnought)

那么无畏舰革命后英国海军发现,如果依照风帆时期巡航舰(frigate)比战列舰(Ships of the line)高30%计算,那么在无畏舰的航速已经达到20节的情况下,新的巡洋舰航速需要达到26-27节。这是当时装甲巡洋舰无法实现的。因此,英国同时开发了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三艘“无敌”级(Invincible class)于1907年服役。战列巡洋舰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快速,以在执行舰队侦察、支援战列舰队、追击敌舰、保护航路等任务时能够及时出现或逃跑,从而掌握主动权并压倒当时的装甲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无敌”级的航速达到25节,并可以持续数日以这种高速航行,这是在使用更多的锅炉和涡轮以及更少的装甲防护基础上实现的。“无敌”级装备8门305毫米火炮,远超装甲巡洋舰。在一战的福克兰海战中,战列巡洋舰就发挥出色,轻松歼灭德军海上破交作战的装甲巡洋舰队(斯佩舰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HMS Invincible)

战列巡洋舰出现后,英国海军一度希望用战列巡洋舰取代所有巡洋舰,但是战列巡洋舰太贵了。此时,吨位更小的高速巡洋舰也开始拥有装甲带,并由于动力系统进步依然拥有高速,它们被称为轻巡洋舰(light cruiser),排水量一般在5000吨左右,装备100-155毫米主炮。但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之间性能差异太大,英国海军还是决定设计一款排水量在8000吨左右、装备190毫米主炮的巡洋舰以维持任务弹性,“霍金斯”级(Hawkins class)重巡洋舰便应运而生。日后的重型巡洋舰一般排水量在8000-10000吨左右,装备10门左右203毫米主炮。重巡洋舰与装甲巡洋舰不同的除了吨位和武备比较少外,重巡洋舰在航速上有显著优势。重巡洋舰在设计之初并不准备将其加入舰队决战。虽然在日后的实际使用中,随着装甲巡洋舰被淘汰,战列巡洋舰太贵数量稀少,重巡依然得不时加入舰队决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金斯”号重巡洋舰(HMS Hawkins)

简单地说,战列舰一直都是舰队决战的主力舰艇;而战列巡洋舰源于装甲巡洋舰,是无畏舰革命后的次一级主力舰艇,用于远海巡航并压制可能遇见的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并辅助主力舰之间的决战;重型巡洋舰则是为解决航速和火力之间差异而出现的巡航舰艇,最初不参与舰队决战,但由于战列巡洋舰过于昂贵,在许多没有装备战列巡洋舰的海军中,重巡洋舰扮演了事实上的主力舰艇角色,辅助战列舰遂行舰队决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