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汉文化圈特有的艺术,长久以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蔚成体系,也自然应用在日常生活里,了无古今的隔阂。有关中国书法从古到今发展的历程,始终是大家关心的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历代书法精品高清欣赏

秦汉时代是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三代以来古文大篆书写、铭刻分歧的现象,归于统一,产生标准书体小篆;另方面春秋战国时代萌芽的新兴书体隶书,也在此际从篆书简省蜕化成熟,发展为汉代通行的书体。由于时代潮流趋向简便快捷,隶书又持续蜕变分化,遂有草书、行书和楷书的形成。书体递变原非朝夕立就,因此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过渡型书风以及各体参杂的混合书风时而可见,显示书体蜕变迁延岁月,方能在结构和笔法上建立自己的规律。

隋唐时代是另一个关键时期,政治统一带来南北各地书风会流,笔法发展臻于完备,从此楷书成为历代通行的书体。入宋以后,为保存前贤书法长远流传,刻帖日渐盛行。但是宋人并不以继承传统为足,书法取向表现个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继起,转而提倡复古,晋唐书法传统得以延续。然而,不受传统束缚的意念也活跃起来,至明代浮现纵横跳脱的气息。明人书法面貌至为纷杂,行草书尤其活泼自由,适与当时依循传统法度者形成对比。其间突显个性自成一格的书家,也走出实现自己的路径,不为时代潮流所吞没。

清代以降,三代秦汉古文篆隶陆续出土,堪称是得天独厚。在务实的学术风气影响之下,清人摩挲碑版,从而与刻帖相互为用,书法发展的视野得以串联古今,终能在篆书、隶书两方面汲古创新,引领新方向。

下面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中国历代书法作品精品高清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米芾 書識語

米芾(公元一0五一-一一0七年),初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等。精于鉴裁,所为诡异,时有可传笑者,世称米颠、米痴,又称米南宫。

此帖又名〈紫金研帖〉,运笔振迅,风骨超逸,气韵俊迈豪放而潇洒自如。米芾书法师承广泛,工楷、行、草、篆、隶诸书体,而以行书成就最高。选自〈宋四家墨宝〉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 趙孟頫 書晝錦堂記

赵孟頫(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也称鸥波,宋太祖十一世孙。仕元,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工书善画,亦善刻印。书法倡复古,影响后世甚大。其书凡三变,初临宋高宗,中学钟繇及二王,晚学李北海。本幅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结体谨饬内敛,笔墨遒劲秀发,通体气势畅旺,深受李北海影响。是其逝世前两年,六十七岁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陳澧 篆書

陈澧(公元一八一0—一八八二年),字兰甫,学者称东塾先生,番禺(今广州)人。好诗文,又喜天文、地理、乐律等。篆书茂密雄强;隶书朴茂;行书宗欧阳询,参以苏轼。兼长山水、花卉。

是轴节录自唐乾元二年所刻〈城隍庙碑〉,是碑乃李阳冰为县城城隍祈雨有应之后撰书刻石。原碑字体瘦长,中锋行笔。此书以藏锋回笔书之,更形劲健。

本幅为陈之迈先生捐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錢灃書唐顏真卿自書告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楊峴隸書魯孝王五鳳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國董作賓甲骨文江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國褚德彝四體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傳唐褚遂良摹王羲之長風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御臨蘇軾尺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 饒介 書七言律詩三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文彭 書詩二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張照 臨蘇軾尺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郭麐 行書七言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蒲華 行草七言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國 張大千 菊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國 溥儒 行書七言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蘇軾 致季常尺牘

【本文由“寻觅文化”发布,2018年0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