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终生疾病。如何高质量降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当前治疗领域的一大挑战。根据近年研究,高质量降糖应强调六点:平稳、早期、长期、有效、联合、降低总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的患病原因

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而且现代科学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胰岛B细胞水平

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B细胞合成变异胰岛素,或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如果B细胞遭到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显著减少,合成胰岛素很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岛素,则会出现2型糖尿病。

血液运送水平

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起糖尿病。这些对抗性物质可以是胰岛素受体抗体,受体与其结合后,不能再与胰岛素结合,因而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性作用,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血糖尿糖正常指标是多少呢?只有我们体内的血糖尿糖处于一个正常值,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那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血糖尿糖正常指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空腹血糖正常值

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着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尿糖的正常值

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排出<2.8mmol/24h,用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健康人在饭后血糖也不会超过8.9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尿糖形成的原因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8.8mmo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肾糖阈”)即可出现糖尿。

糖尿病医院专家指出,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有无:血糖在180~20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200~25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250~30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300~350mg/dl,尿糖应为+++;血糖高于350mg/dl,尿糖应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控糖六大原则

平稳:减少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幅度增大是糖代谢紊乱加重的征象。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最佳的血糖控制不仅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而且还要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这就要求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兼顾降低高血糖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将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降到最低。

血糖波动性越高,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越大。另外,低血糖是临床上血糖控制难以达标的重要障碍。有学者提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控糖的益处。

早期:纠正高糖毒性

国内有研究表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近半数患者可以不用降糖药,而且血糖控制良好。由此可见,在病程早期积极治疗,能较快纠正高糖毒性,使负责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得以部分恢复,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期受益。因此,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只要不发生低血糖,血糖控制的目标要尽量接近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最好达到6.5%,甚至6.0%。

长期:消除代谢记忆

由于机体的“代谢记忆”效应,血糖长期不正常,就等于在体内埋下了并发症的种子。因此,血糖控制必须保持长期稳定,才能消除代谢记忆效应。在VADT研究中,患者持续10年时间血糖未达标,10年后再进行规范治疗,即便将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以下,对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也没有改善。

有效:患者积极配合

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风险也在升高,由高到低依次为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微量白蛋白尿。研究证实,不存在一个血糖值,只要低于它就不会发生并发症。而糖化血红蛋白每减少1%,微血管并发症就能降低37%,大血管事件降低14%。因此,2型糖尿病一经诊断,患者就应积极配合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以下,并长期维持,这才是有效的降糖。

联合:药物取长补短

在以往的糖尿病治疗模式中,首先干预生活方式,其次服用单药治疗,再次联合用药,还无法使血糖达标才使用胰岛素治疗,这显然有悖于高质量降糖原则。而早期联合用药可使每种药的剂量减少,避免因用药剂量过大带来的副作用。另外,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用,它们彼此可以取长补短,提高降糖作用,减轻或抵消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胰岛功能衰退。

减危:争取各项达标

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和吸烟等。因此,治疗上要多管齐下,目标水平为: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BMI低于25,总胆固醇低于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5毫摩尔/升。

糖尿病饮食治疗是五架马车之一,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就无法控制好血糖,这个问题也困扰着不少糖友,也困扰着不少慢病管理从业人员,那么到底该怎样安排才合理呢? 很简单,糖友每天要吃20种以上的食物,这20种食物还不能都是同一种类的食物,而是要多样化。粮食类、蔬菜水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每天四大类的食物都要吃,总数不少于20种,这样才有益于疾病治疗。另外,我们每天的摄入量也不能超过所需量,不然也是不利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