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传佛教的生命关怀是通过修行实践来体现的。当信仰者有生命关怀的诉求时,可通过寺院的法事仪轨、僧尼经忏或念诵相关的经文,来满足信仰者的宗教需求。以寺院为例,有如期举行的多种法事仪轨。从个人而言,可诵持相关的经文、真言密咒,对治不同病人和事用。

以药师法门的诵持为例,《药师经》在藏传佛教念诵或讽诵、修持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基于生命关怀的修行、经忏和法事仪轨当中,《药师经》的修持不可或缺。藏历每月初八,作药师佛时节,或药师佛供奉日,藏传佛教每个寺院都有念修《药师经》及其祈愿与奉行相关仪轨的传统,业已形成藏传佛教寺院固定程式的法事仪轨。法不孤起,仗缘方生。药师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或刹土之主尊,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等,是藏传佛教信奉的重要佛菩萨或崇拜的客体,药师佛信仰在藏族具有广泛的影响。药师佛,在藏传佛教中,以药师八佛(指本师释迦牟尼佛及药师七佛)组成崇拜客体,及观修的本尊。也就是说,藏传佛教信仰的药师八佛,以其功德和加持力赢得了信众的崇拜。如《天法密意伏藏药师佛仪轨——琉璃水流》中言:

药师八位如来天尊众,祈请降临此处赐加持,

赐我具缘具信胜灌顶,遣除导向邪道寿障碍!

药师佛被藏传佛教尊为“药师天尊八圣佛”,认为药师八位如来天尊能随病设药,以妙药灭除众生心身病痛,能令一切有情脱离疾病,除灭一切病痛。药师佛行菩萨道,发十二大愿。药师佛发十二大愿的旨趣,是“令诸有情,所求皆得。”庄严其身,身善安住,不堕恶趣,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若诸有情,众病逼切,为众生应病施药,为众生解除疾病之苦,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消灾延寿,让人健康快乐,若诸有情,贫无衣服,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和华鬘、皆令满足。

药师佛为众生所发的誓愿及其人文精神和思想,对藏传佛教影响深刻,对信仰者而言,也极赋有感染力。所以,藏传佛教基于祛病意义的念诵或修持中,药师佛的法事仪轨充当其首,相关的法事仪轨亦很多。这些法事仪轨,可通过念诵、供养、修持来奉行,比如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供奉药师佛千供仪轨、念药师佛心咒,行持药师佛祛病法,等等。如第四世班禅大师罗桑却吉坚赞著造的《药师佛仪轨》,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行持的药师佛仪轨之一,其行持次第,首先是皈依婆伽梵药师八佛众眷属,依次为发心、观修四无量心、顶礼、供养七支供、念诵偈颂、祈愿并结手印和吹奏各类乐器,行持正行、结行、回向、发愿、诵吉祥偈,在整个药师佛仪轨的行持过程中,念诵始终贯穿于其中,正如药师佛十二大愿中所言:“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念诵是行持药师佛仪轨,以达祛病目的的最基本之行仪。

信仰者在行持药师佛仪轨过程中,通过念诵表达着众生的诉求,以及对药师佛的虔诚信仰。信仰者通过顶礼、赞颂药师佛,以此修行达成他们修养心身、祛除病苦的愿望。故此,在藏传佛教中,修行者注重念诵,如《药师经》所言:“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念诵药师佛心咒:

die ya ta ongbeikanzebeikanze ma ha beikanze la zasa mu ga die so ha

喋雅他 嗡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喇杂萨目 嘎喋 梭哈

可谓修行者祛病强身的日常念诵之一,每日一百零八遍,一千零八十遍的念诵药师佛心咒,已融入藏民族的日常修行和生活当中,在生命关怀方面发挥来积极等作用。如藏传佛教各宗派普遍奉行的《药师佛千供仪轨》,就是以“一千”足数的各种供品、磕拜顶礼、诵经持咒、转经绕塔等一千遍次的仪轨,修持药师佛法门,为病者和信仰者祛病增福寿。《药师佛千供仪轨》已从寺院进入普通藏族百姓家庭,以满足人们的宗教需求和生命意义的人文关怀。笔者曾在四川藏区做田野调查时,在喇荣一宁玛派道场菩提萨埵法事仪轨的现场目睹数千人僧俗信众齐诵《药师经》的盛大场面,庄严恢宏的念诵场景中充满修行者对生命的关怀。

从藏传佛教密宗而言,在药师佛的观修中,修行者可通过药师琉璃光如来观修, 从东方诸佛各自刹土中迎请药师佛等无量本智尊,融入自观和对观诸圣众之中,达到调养心身,消除烦恼, 发大菩提心,救度一切病苦众生,成就药师佛之果位等境界。

综上所述,念诵在藏传佛教中十分重要,且意义重大,在祛病强身的修行中亦不例外。藏传佛教基于生命关怀的念诵修行,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药物以外的修养心身的一种智慧善巧和方法,它给信仰者的是信心和一种特殊力量,修行者通过念诵修行不仅能修养自己的心身,以达延年益寿的目的和功用,而且为他人念诵祈愿令人增强信心,也增加了修行的力量,有助于人们净化内心,消除烦恼,起到祛病康复的作用,从而具有养心健身,延寿的意义。

(节选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所德吉卓玛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佛医论坛上所作《念诵与祛病——藏传佛教信仰中的生命关怀》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