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寿皇后

近来随着《三国机密档案》的热播,柔中带刚、为皇室坚韧奋斗、筹谋一场通盘反曹大策的女子伏寿皇后,深入人心。那么,历史上的伏寿皇后到底有没有参与这样一场惊天政治谋划?她的结局又如何呢?

出身高贵,奈何生不逢时

历史上的伏寿皇后,是一位命途多舛的悲情女子。原本她身为阳安公主(汉桓帝女儿刘华)之女,本该锦衣玉食。可惜,身在乱世,她自幼便承担了匡扶皇室的责任。自董卓之乱时,年幼的伏寿就已入掖庭为贵人,跟随在年仅十岁的刘协身边。

其后,董卓被杀,伏寿和汉献帝又落入董卓旧部李傕、郭汜之手。李傕派兵挟持皇帝,将宫中女子财物抢掠一空;郭汜不甘示弱,乘机扣下三公九卿作为人质。以往,他们至少还对皇帝对朝廷有着表面尊崇,从那一刻起,皇权沦丧。

伏寿就是在这皇室岌岌可危的时刻,被立为皇后。那年,汉献帝刘协十四岁,她十五岁。汉朝皇室风雨飘摇,倾巢之下无完卵,伏寿既是公主之女,又是皇后,处境如履薄冰。

相濡以沫,颠沛流离

李傕、郭汜相攻数月,死者万数,长安城一片废墟。在董承、杨奉、杨定等人护送的护送下,汉献帝和伏寿皇后带着宫人、百官,艰难逃离长安。李傕、郭汜一路追击,董承和杨奉战败不敌,随行百官、士卒死伤殆尽。

汉献帝趁夜偷渡黄河,伏寿皇后和宫人都只能步行跟随。女眷辎重、皇室器物、典籍尽数丢弃。伏寿皇后手持细绢数匹,也被董承令人快刀威胁夺下,左右侍者皆被斩杀,飞溅的鲜血直接染红她的凤袍。

谈何母仪天下,谈何荣华富贵?稚嫩的伏寿皇后伴着同样稚嫩的皇帝刘协,衣衫褴褛,枣栗充饥,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这一路战乱厮杀。

刚出虎口,又入狼穴

可是,好不容易逃离长安虎口,他们又掉进狼穴。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入驻洛阳,随后胁持汉献帝迁都到许(改称许都)。

在许都,值宿警卫侍兵都是曹操人马,汉献帝皇位形同虚设。议郎赵彦曾向献帝出谋划策,曹操就把他杀了。其余不论宫内宫外,不和曹操一条心的,多数遭到诛戮。伏寿皇后的父亲伏完,深知政权全在曹操手中,自己枉为皇上的外戚,无力回天,推辞不就辅国将军之职。

曹操像

衣带诏和诛曹密信

建安五年(200年),汉献帝不甘为傀儡皇帝,用鲜血写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另一位老丈人董承。董承秘密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诛曹操,可惜事情败露,反被曹操诛杀。就连怀有献帝子嗣的董承之女董贵人,亦被曹操诛杀。

皇帝后妃在曹操眼里犹如蝼蚁,说杀就杀,毫不忌惮。董贵人的遭遇,何尝不是其他宫妃的命运写照,伏寿皇后对董贵人之死心怀恐惧。于是她写信给父亲伏完,讲述曹操残酷逼迫的凶相,乞求父亲秘密图划铲除曹操。可惜,曹操势大,伏完不敢动手。

衣带诏

皇后殒命,谁的阴谋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寿皇后写给父亲的密信败露,曹操要挟献帝废黜伏寿皇后之位,并提前写废后策书。假策书斥责皇后伏寿出身卑贱,登上后位二十四年,既没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样的徽音之美,又缺乏谨慎修身养怡之福,却包藏祸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

伏寿皇后贵为公主之女,何来出身卑贱之说?她自幼年入宫侍奉汉献帝,相濡以沫,陪着皇帝四处颠沛游离,几经战乱,又何来无德之说?而且,当时伏完早已去世五年(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10年去世),而伏寿皇后写密信求助这是也已过去十四年之久,根本不可能再对曹操产生威胁。

但,这一切,不过是曹操进一步铲除汉室力量的阴谋借口。

曹操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伏寿皇后。伏寿皇后藏身到宫中的夹墙里,也被华歆拖拽而出。她披头散发,赤脚走向汉献帝刘协,拉着他的手哭诉:“陛下不能救救我吗?”

刘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当初未能救下有孕在身的董贵人,今日更无能力挽救皇后性命?他无奈奈何地:“朕也不知道自己的性命什么时候结束。”他回头望着郗虑,控诉道:“郗公!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妃子被人说杀就杀,皇后被人说废就废,皇帝却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无能为力。伏寿皇后含恨而终,甚至连她与刘协所生的两位皇子,也未能幸免,伏氏宗族百余人也被曹操处死。

不过,关于伏寿皇后被曹操诛杀一案,民国史学家吕思勉有不同看法。吕先生认为以曹操的地位和气魄不会简单因为一封信而加害伏寿皇后。吕先生认为事件背后另有原因,他推测伏寿皇后参与了一个针对曹操的惊天布局,曹操不得不动手杀她,伏寿皇后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背后这件事情太大,真相不便公开,史书对此未曾记载。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归【文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