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有收获,请转发分享,一起分享天文乐趣

海王星拥有14颗已知的天然卫星,其中海卫二是其第三大卫星,也是第二颗被发现的海王星卫星,时间是在1949年5月1日。

海王星,拥有太阳系中最狂暴的风暴。在海王星风暴面前,地球上最强的台风那都是渣渣

来源:NASA

王星是太阳系最遥远的一颗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0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就相当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5亿公里),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164.8年。

按照体积计算,海王星是太阳系第四大行星,按照质量计算,则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也是四颗巨行星中密度最大的一颗。海王星质量是地球的17倍,质量甚至超过天王星,后者的质量是地球的15倍左右。

海王星最大的卫星,海卫一

来源:NASA

海王星拥有14颗已知的天然卫星,其中最大的一颗是海卫一(Triton),其轨道极为特殊,其公转面与海王星赤道面存在显著交角,且公转方向与海王星自转方向是相反的,这种情况在太阳系的大型天然卫星中绝无仅有。这一点意味着它每转一圈都在降低高度,最终将一头撞向海王星。

而在海卫一之后,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二颗海王星卫星就是海卫二(Nereid),它同时也是海王星的第三大卫星,直径大约340多公里。

旅行者2号探测器拍摄的海卫二图像

来源:NASA

1949年5月1日,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吉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1905 - 1973)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麦克唐纳天文台的82英寸望远镜拍摄的图像底片上发现了海卫二的踪迹。在报告中,柯伊伯建议用希腊神话中海中精灵“Nereid”的名字给这颗卫星命名,从而延续海王星和它的卫星均使用与大海有关的神话名字命名的惯例。

柯伊伯是行星科学界的超级大牛,大名如雷贯耳。比如太阳系海王星轨道外侧的冰冻小天体带现在就被称作“柯伊伯带”,因为这是柯伊伯在上世纪195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

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吉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1905 - 1973)

来源:NASA

海卫二距离海王星很远,轨道平均半径达到551万公里,它围绕海王星公转一周需要花费多达360个地球日。科学家们相信这颗卫星如果奇特的轨道可能暗示它与海卫一一样,都是被海王星引力所捕获的小天体。

这种捕获小天体成为卫星的案例在巨行星周围是不奇怪的,木星和土星最外侧也有一些显示逆行轨道的小卫星,很有可能其来源也是捕获的小天体。

太阳系柯伊伯带,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冰冻小天体带。图片中的J是木星,S是土星,U是天王星,N是海王星;两根坐标的单位是天文单位(AU)

来源:NASA

迄今唯一对海卫二进行过近距离考察的是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1989年4月~8月期间,这艘飞船最近抵达了距离海卫二仅有大约470万公里的地方。在此期间,旅行者2号探测器的相机对准这颗卫星拍摄了83张图像,分辨率从每像素70公里~800公里不等。

而在旅行者2号探测器抵达之前,地面上开展的观测只能粗略估算其亮度和轨道参数,连其大小都无法测算。而旅行者2号的图像尽管仍然分辨率过低,无法辨别具体的地形地貌,但却可以让科学家们大致估算其直径大小,表面真实反照率等一些重要参数。

旅行者2号探测器,现在正在飞向太阳系之外 的路上,距离地球已经超过100个天文单位

来源:NASA

编者按:

《天文史上的今天》栏目是老严的一次个人历险,试图通过坚持365天,完整记录一年中每一个日子在人类漫长的天文历史中留下的印记。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个人原创,请尊重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任何转载请事先联系老严以获得授权,转载时请务必标注来源。谢谢合作。

果断扫描关注

打赏支持老严

《天文史上的今天》过往精彩内容回顾:

4月:

4月30日:天文史上的今天:第一颗“人造水星卫星”的陨落

4月29日:天文史上的今天: 33年前的今天,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宇航员

4月28日:那个埋葬在月球上的男人,今天90岁生日

4月27日:天文史上的今天:到天上去,观测伽马射线!

4月26日:天文史上的今天:宇宙有多大? 纪念98年前的一场伟大辩论

4月25日:天文史上的今天:哈勃空间望远镜,生日快乐!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特稿: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怎样上天的?

4月23日:天文史上的今天:落后苏联,美国首次“击中”月球的探测器

4月22日:天文史上的今天:离开地球,发现地球——世界地球日

4月21日:天文史上的今天:心宿二火箭与天鹅座飞船

4月20日:天文史上的今天: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诞生!

>>>更多内容请订阅后,进入公众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查阅

May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