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寺座落于北高峰巢枸坞,历来以朝拜、观海而著称,为吴越信众上香必到之处。创建于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21-824),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吴越王重建,改名广岩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后寺以人名,为韬光寺,距今已1100多年。民间传说取韬光寺金莲池的泉水治病,效果极为灵验,因此,韬光寺的香火非常旺。

寺院的大门十分特别,呈白墙灰拱式,很有江南建筑的韵味。进入大门后是大雄宝殿、摩尼殿、金莲池、一潭山泉、观海楼、韬光祖师殿等,楼后还有吕洞宾塑像等,佛道合一,十分特别。寺内偶有人前来烧香,禅音古韵,十分安静祥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寺内有白居易和韬光法师品茶论道的“金莲池”; 白居易汲水烹茗处的“烹茗井”; 八仙中吕洞宾修行的“莲宝洞”; 乾隆皇帝题笔四字匾额“云澄日观”。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皇帝,效仿其祖父康熙曾经六次南巡,来韬光八次,赋诗二十首并写下“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等20余首诗盛赞韬光寺的清净幽深之景。诗中称赞韬光寺: 平生志不厌山林,况此山林处最深。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 描写幽静中的鸟语泉鸣: 野禽送春声,可见不可识。 犹嫌山寂历,间以泉淙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韬光寺几经毁建,1961年不慎失火焚去一殿后,改建为现今的样式。韬光寺复建工程于2007年初开工,建筑形式小巧玲珑,殿宇清新雅逸。恢复了韬光寺历史上著名建筑观海楼,重现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曾由清代乾隆帝御题赐名的“法安堂”也得以恢复。其他恢复重建的还有大雄宝殿、观音殿、禅师殿、一鸥亭、山门等。“竹色迷行径,泉声落翠微。到来尘虑净,室外白云飞”的韬光寺风采和非凡气势,于2008年10月初又展现在游人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