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日本明治维新的150周年,今年也是戊戌年,明年也是中国五四运动的100周年,很多事情都有纪念的价值,所以我就用明治维新开始跟大家讲人才怎么去培养……”
5月7日,一场关于“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中国晚清戊戌变法”和“人才培养”等话题的讲座在广州中学开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及世界科学院(前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化学荣休讲座教授黄乃正应邀出席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为青少年作题为《人才培养之我见》的讲座。
黄乃正院士
黄院士以中国晚清的戊戍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为切入点,介绍了日本“长州五杰”的经历,也讲述了晚清洋务运动时期至民国时代,我国留美、留英、留法人才的成长历程和对中国近代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对中国晚清变法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同一历史时代的横向比较,向大家说明培育和尊重人才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
黄院士提出:
科学和教育在中国
“我们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很厉害。可是我们很多科学技术都是过分偏重应用型,对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贡献不大。四大发明大家都在用,但是背后有什么样的科学的根基大家也要考虑。比如火药爆炸为什么要爆,中国人没有去看,没有去找理由。当时如果能找到原因,可能化学跟物理都在中国发现。”
向科技强国以色列学习人才培养
“以色列的总理拉宾访问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当时的校长是杨福家院士。杨福家问拉宾:‘总理先生,你们国家遍地沙漠,地上没有一滴石油,为什么能成为整个区域的粮仓跟高科技的中心。”拉宾毫不犹豫马上回答,“因为我们有七所世界级的大学’。以色列将教育视为发展本国文化、经济、科学与国防的基石。在2017年以色列本土一共有1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新时期如何发现和培养人才?
黄院士认为,不但要投资大学,更要重点资助小学和中学,让最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发掘问题的能力。黄乃正表示,想成为创新型人才就要学会经常问“为什么”,对任何事物都不妥协,有批判精神,不唯唯诺诺,追求真理和目标,不轻言放弃,有培养逻辑思维,有语言和写作能力。未来三十年的最大战争是争夺人才。
研究态度必须客观
黄院士强调,成功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研究态度必须客观。一个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必须不受到框框所囿,不会轻易妥协,此外,也不可以对任何事情武断为正确的真理,必须对事物进行多方面考量,寻根究底,追求事物的真实性。
在互动环节,黄院士详细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向广州的青少年寄语:希望广州的青少年们有“每事问”的精神,始终保持质疑、批判,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互动环节
专家简介
黄乃正,香港中文大学化学荣休讲座教授。一九七三年于香港中大取得一级荣誉理学士学位,随即获蚬壳留英奖学金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进修,于七六年获颁哲学博士学位后,再赴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一九七九至八零年,任英国Ramsay 纪念研究员,展开独立研究工作;八零至八二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随后,于八三年返回香港中大任教。
黄院士的研究方向为天然及非天然化合物之有机合成,现为多份国际及内地化学期刊编委、资深评委或学术咨询委员。一九九四年,被英国伦敦大学颁予科学博士学位。
黄院士亦积极贡献香港及内地的科研发展,现为港科院院士兼荣誉秘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席,并出任多所内地大学的客座及顾问教授。历年来,黄院士获多项殊荣,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九九七年)、香港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一九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并分别于九九年及零四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及世界科学院(前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往期回顾:
钟世镇院士为您揭示人体奥秘的技术|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科普讲座陆续有来|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论科技老师的自我修养|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港大岳中琦教授讲解地震灾害防治新知识|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港中大黄锦辉教授解密互联网产品中的“科技成分“|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2018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刘人怀院士讲科技历史
2018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王康教授讲植物知识
2018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张劲硕教授讲动物知识
2018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韩莉教授讲卫生与健康
2018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陈洪教授讲国防与科技
2018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陈贺能教授讲创新
2018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徐德诗教授讲自然灾害应急
供稿:广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广州院士活动中心
编辑:广州市科协信息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