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妈妈感叹:

每次辅导孩子就直想狠狠他削一顿!

看到他边吃饭边看电视就直想把电视砸掉!

每次看到他出门时磨磨蹭蹭样真想踢他两脚!

从这些文字里就传递着妈妈的着急与焦灼,更不用说妈妈当时的心情有多糟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妈妈也明白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平和情绪才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可是常常控制不了发脾气,事后后悔也依然改不了发火的习惯。怎么办?妈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妨这样来操作:

一、舒缓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当我们遇到自己生气、焦灼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想大骂出去,甚至动手打人。比如,孩子吃饭花了40分钟,仍一边吃一边玩,结果在玩的过程中把碗打翻,撒了一地的饭菜。妈妈第一反应会很自然的大骂孩子。现在我们试着用这两种舒缓怒火的方法,做到控制自己不生气。

1)默默暗示法 在情绪爆发点来临前,心里默默倒数10个数并暗示自己:孩子是亲生的!在这一过种中,我们的意识就会告诉自己要理性,发怒解决不了问题。

2)注意力转移一下 在情绪爆发点来临前,做几次深呼吸,缓解一下自己紧张的神经,然后喝杯水或走动几步。在这过程中,我们就会理性的思考面对的问题。

二、自我觉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当我们舒缓怒火后,就要思考不伤害或激怒孩子的情况下,采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冷静思考,整理思绪,也可以拿起笔,记录生气的整个过程,联系上次生气的原因等。了解并清楚生气的原因,或者联想以前发生的事情,归纳这次生气的原因还有上次的积累或过去的积累。

接下来就是向外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很习惯的以“你”开头。比如孩子吃饭慢打翻碗事件,妈妈习惯性的指责抱怨:叫你快点吃不要玩偏不听,现在搞得一地的饭菜,看到就烦死了!比如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妈妈习惯性催促:你能不能不要做小动作,老这样拖拖拉拉的要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完?这样表达,孩子不仅不能理解妈妈的真实感受,反而会觉得妈妈在责备与评判。

妈妈不妨换个角度,以“我”开头表达情绪。比如打吃饭打翻碗后,妈妈这样说:看到一地的饭菜,我瞬间感觉很不好,很想冲你发火!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妈妈这样说:我为你不能在预约的时间里和XX一起玩而感到很遗憾!当我们习惯以“我”开头时,过程中不评判对方,不指责对方,慢慢的,孩子也会认真倾听、配合。

三、清晰表达 已经表达过自己的情绪后,我们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就事论事,清晰的表达诉求 比如吃饭打翻碗这件事,妈妈只要坚定而平和的说:我看到一地的饭菜,你自己去清理。而不是一顿唠叨和抱怨:叫你好好吃饭,快点吃饭,偏不听,就知道整天边吃边玩,把饭菜撒了一地,你嫌我每天做的事情还少吗?妈妈只要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告诉孩子你看到的问题,不夹杂情绪和埋怨,并且清晰的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什么。

2)用“要做”替代“不要做” 过多的告诉孩子不要做,其实是给了孩子暗示要做。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妈妈给了太多的信息,又是发脾气,又是宣泄情绪,还有正话反话不停的说,弄得孩子不懂得消化不知道该听哪句话。妈妈只要清晰、明确的传达期待孩子做什么。比如孩子写作业不专心时,一般妈妈习惯这样说:你做作业不要到处跑,不要玩玩具,不要跑出来喝水,不要东摸西摸。现不妨这样试试:你要在8:00前写完作业,你和XX已经约好8:10在楼下一起玩哦!再比如:怎么总是这么拖拖拉拉的,要早点睡觉,要不然早上起不来。改为:我们规定9:40睡觉的哦!

情绪管理不是忍住不发脾气,压抑自己不发脾气只是暂时的,没有爆发出来的不良情绪会在体内积蓄,当积蓄达到无法压抑时,就会爆发出来。真正的情绪管理是舒缓怒火,合理的表达情绪。不忍耐和积压不满或不良情绪,就不会有大脾气大怒火。

管理情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情绪。相信通过不断的修炼,妈妈能有平和的情绪平稳的解决问题。

关注“头领学习”,第一时间获取学习干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