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我讲了应县三宝中的两宝如今孤泣荒野,今天就把梁思成先生当初认定的应县最后一宝也讲完吧。这最后一宝——史称佛宫寺释迦塔,也叫应县木塔。在这座木塔下,梁思成给爱妻林徽因写了一封情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木塔(佛宫释迦塔)。

木塔发见:暗藏玄机的古老歌谣。

这封情书的故事,还得从上世纪30年代北京街头流传的一首古老谚语讲起。

有一天,梁思成先生走在街上,无意间听到街边玩耍的孩童唱歌。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唱的:“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梁先生愣了一下,停下脚步扶正镜框——这,或许不是一个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木塔(佛宫释迦塔)前的陨石。

故事的转机,发生在1932年。时任营造学社职员的梁思成先生刚刚完成了其著作《清式营造则例》。他在这本书中,对清代宫式建筑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彼时,梁先生已经对清代的古建营造法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但也仅仅是清代。如果说理论是“骨”,而其“肉”却不够丰满。这些“骨“显然还撑不起一部中国建筑史。直到那个年代,国内顶尖建筑人才诸如梁先生,也依然无法完全破译宋人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中华大地上明清建筑比比皆是,但没有见过宋以及年代更久远的实物。如果有机会下到实地看一看,或许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西在木塔下。

可在国内有限的记录典籍里,并无实存的唐宋建筑影像可考。所有的经验,几乎都来自于艰难的摸索。那一日,遍寻资料的梁先生,在一堆文献中,找到了一份日本学者关野贞(日本建筑史学家、中国营造学社外籍社员)的考古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关野贞详细的描述了其1918年在中国北方的考古经历。其中有一段提到【大同以南大约50英里的应县城里,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当地人称为“应州塔”】。这应州塔,正与流传已久的华北谚语相吻合。所以就发生了文中开头那一幕。这就好比一把锁,突然寻到了钥匙。梁先生当下兴奋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木塔(佛宫释迦塔)。

这,显然不是一个巧合!“应州塔”,应当真的存在!自从有了这个信念,梁先生就陷入了痴迷。后来其爱妻林徽因也用略带埋怨的口吻回忆道:“我最初对于这应县木塔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热心,原因是思成自从知道了有这个塔起,对于这塔的关心,几乎超过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 “上应县去不应该是太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 定……”他话常常没有说完,也许因为太严重的事怕语言亵渎了…………我只得笑着说阿弥陀佛,他所倾心的幸而不是电影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木塔(佛宫释迦塔)。

而1932年距离那份报告的作成日期(1918年)显然已经有些时日了。那塔还在不在原地呢?要不要前去一探究竟?但上世纪30年代到底还是行路难,从北京上一次应县,免不得在交通上有一番折腾。后来,梁先生竟想出一个奇招——他投石问路,往应县寄了一封信。这封信既无收件人也无具体地址,只在收件人栏上写明:探投山西应县最高等照相馆。虽然既不知应县是否有照相馆,也不知它究竟在哪里,更不知收件人是谁,但总祈盼着有好心人能帮忙送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塔上居住着上千只麻燕,日日盘旋,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

可能真的是上天垂怜梁先生的虔诚之心,亦或是冥冥之中佛塔在保佑着信众,总之最后这封信被投递到了当时应县唯一的照相馆**斋里。而照相馆先生竟也真的照了一张木塔照片寄回给他。看到照片的一瞬间,他再也坐不住了——要去,必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照相馆寄来的照片。

1933年9月4日:经过一番筹备,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5人终于踏上了考察山西北部重镇大同以及应县木塔的旅程。

9月6日:梁思成一行5人到达大同。开始考察大同的古建筑华严寺、云冈石窟、善化寺等古建筑。

梁思成情书: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

9月9日晚上:林徽因放心不下仅仅1岁零3个月的儿子(梁从诫),从大同坐火车提前返回北京的家中。林徽因的离开,无论是她自己还是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同仁,都倍感失落,梁思成后来对林徽因道:“你走后,我们大感工作不灵。大家都用愉快的意思,回忆和你各处同作的畅顺,悔惜你走得太早。……家里放下许久实在不放心,事情是绝对没有办法,可恨。”

9月17日:一行5人完成了大同的测绘。当日送走林徽因后,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从大同前往应县测绘佛宫寺木塔。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却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周遭天已黑了下来。 只得第二天才能去正式拜见木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木塔(佛宫释迦塔)。

9月18日:一早,梁思成一行就迫不及待的赶往木塔。当一行人站在高耸入云的木塔下边,他头一个想到的是林徽因。后来他在写给林徽因的书信中回忆到:“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

纵使时光已相隔百年,我依然可以在梁先生写给爱妻的这段话中感受到深深的爱意。当梁先生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美好物件,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林徽因),不在我身边。。。”当一个男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所有的美好都独独端到你面前。他说要与你一道看过的风景,才是这世间最美好的词话。我想,这便是最长情的告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木塔(佛宫释迦塔)。

说完情书,再说回现场工作。后刘敦桢因为北京有事,也提前回了,这样搞测绘就只剩梁思成和莫宗江。(纪玉堂只负责后勤工作)。那个年代条件有限,梁先生和助手莫宗江亲自爬遍了塔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用双手测绘,用相机记录。再之后,通过书信与爱妻分享喜悦。他这样写道:“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开三间,八面完全同样。塔共有五层,但是下层有副阶。上四层,每层有平坐,实算共十层。因梁架斗拱之不同,每层须量俯视,仰视,平面各一;共二十个平面图要画!塔平面是八角,每层须做一个正中线和一个斜中线的断面。斗拱不同者三四十种,工作是意外的繁多;意外的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思成的手绘木塔渲染图,可见大师功力之深。

梁思成:中弹200多发未倒,如今却毁于人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木塔一层的门框彩绘。

梁思成于1933年初次测绘木塔时说:“这塔的现状尚不坏,虽略有朽裂处。八百七十余年的风雨它不动声色的承受了,并且它还领教过现代文明:民国十六、七年间冯玉祥攻山西时,这塔曾吃了不少的炮弹,痕迹依然存在,这实在叫我脸红。第二层有一根泥道栱竟为打去一节,第四层内部阑额内尚嵌着一弹未经取出,而最下层西面两檐柱都有碗口大小的孔,正穿通柱身,可谓无独有偶。此外枪孔无数,幸而尚未打倒,也算是这塔的福气。现在应县人士有捐钱重修之议,将来回北平后将不免为他们奔走一番(注1),不用说动工时还须再来应县一次。”

(注1):从梁先生写给林徽因的通讯中不难看出,当时他已经打算着手木塔的维修计划了。可当梁先生回到北平后,局势动荡,这计划也被迫搁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塔一层高11米的释迦牟尼佛像。

然而,梁先生没想到应县木塔在未得营造学社参与的情况下已经“修缮”。1936年7月,他再次测绘时,应县木塔已不是原来的样子。应县百姓在风水先生苏墨的倡议下,拆除了塔上所有夹泥墙,改装成现在的格扇门。原因是他们认为木塔本为玲珑塔,而清康熙年间,应州知州章弘主持维修加固的夹泥墙封堵破坏了应县的风水。梁思成在《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报告中扼腕叹息道:“现在不惟壁画失亡,且因改换格子门,拆去斜戗,危及塔身的结构,比民国十九年战争中弹时损害尤烈,可谓为木塔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梁先生疾呼“在最近的将来,必须恢复原状,否则适足以促短塔的寿命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塔一层高11米的释迦牟尼佛像。

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纯木结构、无钉无铆。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塔一层的壁上彩绘。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塔周围有许多碑刻。

如今读来,却真真要为过去造的孽脸红的。900多年历史的木塔,历经水淹不倒,历经数次强震不倒,军阀混战(冯玉祥攻阎锡山)时身中200多发炮弹依然不倒。到头来却因风水先生的一句话,它变的摇摇欲坠!如今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逐年倾斜。状况最严峻的第二层塔身,最大倾角已达11.3度(比萨斜塔仅为5度)!更令人担忧的是,继梁思成之后,国内无人敢接手维修这个烫手山芋。国内的顶尖专家也曾讨论过维修事项,后均表示这塔还能坚持一段时间,暂不大修而只进行小修小补。盖因木塔的结构太过复杂,它太脆弱又太宝贵了,如果维修失败,任何人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县木塔(佛宫释迦塔)。

让人欣慰的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项目组于2016年部分实施了类似于斜戗的加固措施,且采用智能系统,可以有计划地定量纠偏。虽然仍是保守疗法,但总好过放任。我们也绝不能眼睁睁看着900多岁的木塔倒在我们手里。

——这木塔,真是难为它坚强了。

西西的这段旅图就要结束了。

世说西语。摄山河绮丽,书人情浓淡。

我是Mini西,我在路上,我为自己代言。

2018/06/01

西西的这个系列叫《佛宫十日谈》,会有十篇+,下属于《西奇博物馆》系列。会结合我拍的景区实物照,谈一谈佛教,雕塑,建筑,历史,甚至是名人八卦。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以便收到之后的推送。

#本文中涉及到的图片均由西西摄于应县木塔。请尊重原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