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此,我们开辟专栏,概览城阳历史文化,并将其中的重要文化主题进行介绍。准备好了吗?开启一段穿越千年时空的文化历史之旅吧!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阳历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220~265年) 三国时期,属曹魏东莱郡。建安五年(200年),魏武帝曹操分东莱郡一部新置长广郡,旋废。

晋(265~420年) 咸宁三年(277年),复置长广郡,治所在不其,属青州刺史部。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归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南燕等国。

周(前 1046~前771) 西周至春秋时期,属莱子国;战国时期,公元前567年,齐灭莱子国,今城阳地区归属齐国,为即墨邑领地。

南北朝(420~589年) 永初元年(420年),刘宋改青州为东青州,泰始四年(468年)一度移其治所于不其。皇兴二年(468年),女姑口海战,北魏占不其,析青州东部置光州。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不其县,并入光州长广郡长广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州 长广郡 不其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州 长广郡 不其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海陆一体化的传播视野

佛教文化在城阳源远流长,城阳是青岛地区的早期佛教中心。

史迹:法海寺创建于曹魏,为青岛乃至山东最古之佛教寺院。高僧法显登陆不其牢山,带来弥勒信仰,深刻影响了本地区的佛教文化。魏晋之际,诸寺院兴盛,体现了佛教早期传播的历史轨迹。

意义:历史地看,城阳地区是一个内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早期佛教传播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海寺及佛造像

法海寺

自魏武皇帝创建,一宋嘉佑年间寺僧重修。

——元泰定三年重修碑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置:夏庄街道源头社区

年代:曹魏—清

文保: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为千古名刹,创建于曹魏时期,历代重修。

史迹:汉末,曹魏占领不其后创建。东晋高僧法显登陆牢山后,成为弥勒信仰之圣地。南北朝时,成为山东半岛佛造像中心。隋唐之际实现佛教中国化,随着禅宗的兴起,法海寺归属临济派,是青岛地区唯一传戒的丛林寺庙。

意义:法海为青岛乃至山东最古之佛刹,在佛教文化传播史及佛造像艺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北齐佛造像

大齐武平二年岁次辛卯五月丁未朔七日癸丑,任娲亡先主许法择,自恨生不值佛出,又不见弥勒三会,娲敬造弥勒像一躯,上为国王帝主,下为七世父母,生存养属,一切众生,普同斯福,一时来佛。

——佛造像题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地点:法海寺南源头河

年代:北齐

1980年春,法海寺前出土一批佛造像,俱为石制,残件逾百,未全部挖掘,尚有部分埋于地下。

史迹:一尊造像的长方形底座镌有“大齐武平二年”及“弥勒三会”等铭文,说明为北齐佛造像,雕刻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可能毁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发生的“会昌灭法”之际。

意义:法海寺佛造像与青州造像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体现了南北朝佛造像艺术的诸多特点,对研究佛造像艺术史、佛教在山东地区的传播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慧炬院及其他佛刹

慧炬院

东麓招提境,荒凉碧盘阿。

颓垣过鹿雉,残碣隐松萝。

法象花龛合,藏书壁阁多。

哲人今杳矣,惆怅意如何。

——宗维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址:夏庄街道华阴社区

年代:东晋——隋

文保: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

史迹:原名石柱庵,初创于东晋。隋开皇十二年(592),高僧慧光的弟子道凭重建,易名“慧炬院”。

意义:慧炬院为东晋名刹,历史悠久,反映了古代城阳及周边地区佛教文化的历史脉络,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

其他佛刹

荆沟院(崇佛寺)

狮莲院(城阳寺)

洪门寺

— 往期回顾 —

城阳历史文化 | ① 先秦:源起东夷 曙光初现

城阳历史文化 | 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