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

老戏骨就是厉害,打个哈欠而已,却把两人关系,互相试探的内心戏,全描述出来了。这个情节发生在白天刚邀请邬思道做弘时弘历的老师,晚上就是否接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请教邬思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邬思道第一次正经地作为参谋为胤禛出主意。

可以看出邬思道有点过于“推心置腹”了。首先邬思道讲了欠国库银两的三类人,驾轻就熟,分析得头头是道,在这个过程中,四爷胤禛目不转睛,盯着邬思道,一言不发,他是一边在听邬思道的分析;一边在考量着邬思道这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四爷胤禛之前针对邬思道是做了一番研究的,让儿子们行拜师礼,读邬思道的诗,这些都是为了笼络邬思道而下的大功夫。那么晚上问这个敏感问题的时候,其实正是近距离考量邬思道的水平、立场、态度以及人品。

邬思道提出了借款的”三类人”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类是“逼不得已”借钱的基层官吏,这类人数量多,但是都是逼不得已,所以追比起来比较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类是“不安分”而借之的功臣,这一类人又动不得,康熙会为了面子出手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类是”纯属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这类皇亲国戚,这些人是最可恶的,就更动不得了。

那这个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很可能是即得罪人,又追不回银子的局面。其实就是暗示了,追比欠款这件事情,无论如何做,其实都不会有什么结果。

这些分析听起来都十分有道理,可是邬思道一个刑余之人,不居庙堂,如何对这些事情了如指掌?究竟是自己编出来忽悠自己的?还是果有过人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四爷给邬思道挖了一个坑,“照先生的意思,这个差事我不能接?”如果邬思道说不能接,那他说的三类人也就无法验证真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邬思道回复,“接,一定要接。如果你不接,那皇上岂不是连一个为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邬思道这是明知这个差事会办砸,还把自己往上推。而他此刻又要胤禛”替康熙分忧”,争取进入康熙选嫡视野。

这个建议,其实四爷胤禛很难去置可否。因为邬思道本人讲的都是帝王心术,说的都是台面以下的事情。两人之间之前既无深交,现在谈的事情又是需要去验证的事情。

胤禛如果表现出过于强烈的“兴趣”,这势必会暴露出自己某些“超前”的想法,容易被邬思道吃透自己。如果邬思道真是麒麟才子,那心思如此缜密之人,如何驾驭,胤禛必然没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此刻必须“打击”一下邬思道,就在邬思道讲得兴起的时候,打了个”哈欠”,说不早了,睡觉吧!掐断你的进一步的言论。告诉邬思道,我只需要你为我分析,不需要你为我做决定。

如果胤禛刚和邬思道第一次商谈密事,就言听计从,毫无驾驭手段。那久而久之,这两人的关系就向邬思道倾斜过多了,这小船就没有共赢的基础了。

所以胤禛同时也要保持神秘感。他的不置可否,一方面自己要对邬思道说的这些话,要进行一个吃透思考;另一方面敲打邬思道,邬思道是麒麟才子,所以自己如何驾驭他,才能最终得其利而不为其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邬思道说得正兴起的时候,突然胤禛打起了哈欠。这对于一般“话唠”的人,是很受打击的。不过邬思道是什么人?所以他明白不要继续再说下去了,之前自己讲的”三类人”,和暗示“此事必然没结果”这需要胤禛消化,并且验证过后,他才会相信甚至是彻底拜服。

果然之后胤禛后来接了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康熙大为感动,并且要胤禛做一个真正的孤臣,从此康熙对胤禛另眼相待。而追比国库欠款的时候,真的就遇到了邬思道说的三类人。被一两银子羞辱了斯文的老状元就是第一类人;被逼死的魏东亭就属于第二类人;十阿哥和桑配,邓元方,图伦绅这些人就是第三类人。最终这事以康熙不得已出来收拾烂摊子收场。事事如邬思道所料。

胤禛这才彻底相信邬思道之才绝对不是吹出来的。所以在后来彻查刑部冤狱的时候,邬思道阻止胤禛,其实胤禛是听进去了。

但是他还是“申请”接手这个差事,把邬思气得跳脚,大喊“言不听,计不从”,要收拾包袱回家。其实此刻胤禛已经完全掌握了驾驭邬思道的本领了。

胤禛其实是换了个方式采纳了邬思道的意见,而且更高明,他“申请”接手这个差事真实目的是引胤禩入局,然后又把自己弄生病,一个月起不来床,胤禩就接也接,不接也得接彻查刑部冤狱的差事了。

而邬思道得知胤禛的真正用意的时候,不禁叹服,不但自己的计谋被采纳,而且胤禛运用得更好。这样的主子有魄力,有手段,善纳人言,还有时候让人捉摸不透,心存几分敬畏之心。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