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为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土耳其人初居中亚,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

奥斯曼帝国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吸纳了罗马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奥斯曼帝国日趋发展。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

但帝国在19世纪初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强的冲击而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妖孽宫廷

但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错综复杂,从国内到国外,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外交,奥斯曼帝国衰落乃至灭亡的原因是全方位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奥斯曼帝国衰落和崩溃的原因首先源于帝国上层的腐败,在奥斯曼帝国经历全盛时代之后,后任苏丹并没有继承帝国初创时期先烈们所具有的开拓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如苏莱曼一世的开疆拓土,为帝国争取了权利和荣誉。1566年至1789年间,继苏莱曼之后奥斯曼帝国共有过17位素丹,除少数几个外,大多数能力极差,有些甚至可以说相当无能,智力上还有缺陷。

如同中国的晚清,奥斯曼帝国苏丹的才能逐渐下滑,而且面临着后宫干政的困局。从塞利姆二世伊始,大权逐渐转移到了后宫的手中。17世纪,奥斯曼帝国前后大约有30年的时间,实际上权力掌握在女人的手中,政治高层的任命和撤换,一律由王后亲自裁定。

在政局腐败的大背景下,卖官鬻爵臻于流行,更加剧了帝国上层统治的溃烂。并且,政权的的腐败已经蔓延到了教会阶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穷兵黩武

奥斯曼帝国疆域1683年达到最大,而丧失疆土也从这一年开始。1683年围攻维也纳失败,损失严重。1684年至1685年,佩斯城以及匈牙利北部的大片地方被奥地利军队占领。1686年6月,布达城也被奥地利军队攻占。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中军粮不足,军服和武器短缺,军饷拖欠,士兵发生多次哗变,大维齐和高级将领从前线跑到贝尔格莱德。特兰西瓦尼亚和匈牙利南部的军队难以守住阵地,溃败并后撤。奥地利军队把奥斯曼军队驱逐出匈牙利。

随着领土的大片丢失,奥斯曼政府大量征兵试图翻盘。但政府不断增加的战时税反而导致反抗情绪上升。随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地发生起义,反抗奥斯曼政府。

1697年爆发了著名的桑塔战役,奥斯曼军队被奥地利军队彻底击败,从此彻底失去匈牙利和贝尔格莱德以北的大片土地。奥斯曼帝国军事力量严重削弱,国内又出现政治危机,再也没有能力发动战争,只能寻求和谈。

1699年,奥斯曼帝国与荷兰、俄国、奥地利等国在卡洛维茨谈判并签署《卡洛维茨条约》。一般认为,《卡洛维茨条约》是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此前奥斯曼帝国对外扩张,采取攻势,此后转入防御。奥斯曼人在1699年之后的几乎所有战争中都不同程度地丧失土地,素丹控制的领土越来越少。后世的历史学家把1699年作为帝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有道理的,不过,《卡洛维茨条约》只是1683-1697年的几次战争失败的结果,而奥斯曼帝国衰落,应从1683年的维也纳失败算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帝国社会经济基础的采邑制度,在帝国后期逐渐被破坏。

在帝国后期,白银逐渐外流通货膨胀加剧。奥斯曼帝国中后期经历了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特别是在后期,程度更为严重。在16-17世纪,奥斯曼帝国首次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后来,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发生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其物价增长了12到15倍。这对于帝国的经济不啻于沉重的打击,使得帝国经济的发展更加低迷。

陷于瘫痪的帝国经济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物价的飞涨也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帝国后期,农业生产水平的下降以及时有发生的农业歉收,造成农民起义的发生,其中带有伊斯兰极端色彩的农民起义更是对帝国生存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