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感谢九江学院真心的帮扶,感谢党和政府。你们不仅帮我建起了房子,小孩读书的钱也有了着落,看病也不怎么花钱,逢年过节学校都来看我们,我们真的感觉很幸福。”九江学院定点帮扶点东山村贫困户周泽民激动地说。

九江学院“一对一”帮扶工作总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九江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新战略,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14次党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深刻领会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牢记高校“四个服务”神圣使命。学校决定,把东山村扶贫列为一把手工程,校党政一把手三年到村调研达10次,选派得力干部担任学校扶贫工作队及驻村第一书记。

“一对一”扶贫破解扶贫难点

“真是太感谢他们了,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身上的衣裳都没得穿了。”2017年5月9日,东山村村民李正英一边拿出一大盒新衣新鞋,一边扯着身上的衣服,哽咽着说。

身患糖尿病,每天不离药的李正英,一家祖孙三代10口人中,2人长期患病,3人弱智残疾,4人上学念书,只有大儿子一个正常劳力,被定为重度贫困户。2016年,九江学院与她家结对帮扶之后,帮助她盖起了新楼,经常送油、米、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现金,2017年在九江学院帮扶下实现脱贫。

东山村村民李正英家为九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一对一”帮扶的对象,东山村像这样由九江学院帮扶结对的贫困对象有10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江学院举行宣传“十九大”精神文艺演出

“一对一”帮扶还十分注重产业帮扶。69岁的村民刘金来一家,2016年在家养鸡纯收入6000多元,全家脱离贫困线。“这得感谢学院,给我送来鸡苗,几个月后又收购帮我销售。”刘金来的妻子说。

医疗扶贫也是“一对一”帮扶措施。对一些年老病患者,该院利用自身优势,送医上门,送药入户,切实减轻村民看病负担。去年底被邀请去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刘金来老夫妇外,罹患癌症的文菊花、脑中风的胡大义,对此也有切身体会,感激不已。

截止2017年12月31日,10个二级单位“一对一”帮扶资金、帮扶物资共计约20万元,近300人次入户470余次。

产业扶贫抓住扶贫重点

“我们做扶贫工作,不仅要解决眼前的脱贫,更要持续脱贫,这一问题核心就在产业。你们一定要选准产业,结合东山村实际,做好产业这篇文章。”九江学院党委书记赵伟在“四季四园”生态农场扶贫产业扶贫基地对全体干部说。

结合东山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依托新农村旅游发展,支持各类产业发展是九江学院精准扶贫的重点。在学校帮扶下,增加种植业项目2个,增加农家乐1户。重点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油茶、果业等优势种植业。共为贫困户争取油茶奖补共21.37万元,养殖类等产业扶持资金4.0931万元。

为做好产业文章,九江学院广泛组织开展了免费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组织培训3场,培训人员245人次。主动协调社会资源,深入用工单位及企业宣传发动,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23个。建立了“1+1+1”扶贫车间和井垅扶贫产业基地,为西海服务区输送劳动力共34人。

为加强产业发展,东山村实现了近2000亩土地流转,助推东山乡村振兴。一系列产业帮扶措施,实现了东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2017年12.9万元的突破。

“旅游+扶贫”成为全村发展亮点

“发挥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人力智力和技术优势,支持东山村建设,利用好东山村的地理位置,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村。”这是2017年5月5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东到东山村作扶贫调研时提出的学校扶贫工作新思路、新构想。九江学院经过近一年的对东山村的考察调研、规划论证,提出了把东山村打造成“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的发展目标,得到了各界响应和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江学院开展贫困户微心愿认领活动

为乡村旅游提供基础保障。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是基石。九江学院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多方筹措,共争取项目资金435.406万元,完成了7个自然村主路、入户路改造工程4300米及农网改造,改善生活用水406户。新建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村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1个农家书屋和9个垃圾处理池,新建改建农房21间,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组织师生彩绘东山新农村800余平方米。

高规格推进滨湖村打造。学校站在打造秀美乡村的高度,组织旅游学院、土建学院专家博士分4批6次入驻东山村,完成了“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整体旅游落地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在九江学院的助推下,武宁县委县政府将整村打造纳入武宁县4个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之一,县委书记杜少华特别提出,要让“东山村由‘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向4A级景区华丽转身”。

东山村正在沿着新一轮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在脱贫攻坚的福祉下,努力实现“东山再起”。( 来源:武宁县扶贫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