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琴台路、宽窄巷子、浣花溪、杜甫草堂……这些标签串联出了记忆里的老成都,现如今一条绿道真的把他们都连接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网络

盼望着、盼望着……8月26日,由成都城投建设集团实施的全长14公里的锦江绿道西郊河综合改造工程终于全面建成开放啦!今后,成都市民便能沿着这条绿道漫步,沿途看清水绿意、赏四季繁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江绿道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又一好去处(张青青 摄)

那么这条绿道都有哪些背后的故事呢?这次以新面目示人的西郊河带来了哪些亮点?小编今天就先帮大家“种草”啦~

西郊河绿道的“前世今生”

在过去,由于滨河道路未完全贯通,滨河绿化也是呈现碎片化分布,缺少滨水开敞空间与景观节点,沿岸景观风貌杂乱。同时,河道也存在着不贯通、水面被遮盖、局部断流的问题,河水水质不佳,其飘散出的异味常常让周边的市民“避而远之”。此次开展的西郊河综合改造工程,就是针对这些“病症”下“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公园附近西郊河,改造后的河道及两岸景观(王勤 摄)

去年4月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后,市建委会同成都城投建设集团广泛征集了市民建议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工程对西郊河1.7公里、南河1公里、干河1.6公里、浣花溪3.1公里4条河道进行改造,包含河道治理、水利设施、建筑风貌整治、桥梁提升、绿化景观、光彩照明、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改造建设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江绿道绿树成荫,爷孙俩在树荫下散步(张青青 摄)

百花潭公园“退门而治”沿河绿道24小时开放

以前,百花潭公园每天晚上10点就落锁,市民在穿行过程中难免绕路,此次百花潭公园将原大门24小时打开,管理门庭撤到沧浪桥后,同时公园围墙后退5米,采用绿篱方式,拓宽出一条2.5米宽的休闲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花潭公园附近南河,公园的大门退到沧浪桥后,拓出一条休闲步道(王勤 摄)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方协调,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进一步敞开,穿越公园的沿河绿道得以24小时开放,使得市民们能畅通无阻地一游到底。

同时,建设中还保留并梳理了沿河高大黄桷树,并以海棠作为骨干花乔树种,还原苏东坡诗中的“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江绿道旁的景观小桥(张青青 摄)

沧浪湖水大变身“成都的九寨沟”了解一下

站在浣花溪公园的沧浪湖边上,远远望去,只见湖面波光粼粼,湖水看起来就像九寨沟的海子。再走近看,你会发现湖水十分清澈,阳光透过湖水,洒在湖底,水草随波逐流,在水中来回摇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究竟是什么显了奇效,让湖水变得如此清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在改造后的沧浪湖公园拍照留影(张青青 摄)

原来,在湖面下,一套“食藻虫-水下森林-微生物”共生体系的生态自净系统正在悄然运行着——先用“食藻虫”吃掉湖水中的各种藻类和有机碎屑,迅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再种植恢复水下植物,并投放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让水体形成健康、完整的清水生态系统。

在过去,这里的水质为国标劣五类水,经过净化,水质已经达到了三类水。

“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春赏海棠、夏观草花、秋看银杏、冬望茶梅,让绿道四季皆有看点。”工程全线都依照了这样的景观设置,让市民们可看到四季繁花不断,重现“花重锦官城”的盛景。

位于中心城区的两江环抱区,少城文化、琴台文化、仙道文化等元素融入到绿道中的小品、景致中。同时因为该段紧邻宽窄巷子,设计上便引用了大量少城文化元素——供市民休憩的座椅台座是用仿明青砖瓦砌成的,地砖中镶嵌了整齐排列的瓦片,十分别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中路桥附近,市民在改造后的滨河道路边休息(王勤 摄)

而浣花溪段的地砖刻着鼎纹、百花潭边上的绿道则采用了体现仙道文化的云纹,绿道中时不时出现的小品,也是吸纳了太师椅、青花瓷、青瓦、石磨盘等传统元素,段段不同,让市民得以一步一步慢慢游览天府文化,感受不同区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还在等什么?快快走出家门去感受西郊河绿道的天府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