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辑:石敏杰

历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创新后,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生的服务优势得以显现,但社区卫生服务主要针对多发病和常见病,家庭医生难以满足居民所有的医疗需求。此外,在“高健康需求”与“高服务技术”之间的“两高”发展错位格局下,患者难以准确找到与病情相契合的医疗服务技术,反而出现诸多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需要社区首诊制帮助患者精准就医。专科医生作为分级诊疗中专科组成部分的主体,承担着精准救治的职能。其对家庭医生制度及转诊的认知、接诊意愿及行为均影响着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全科-专科”转诊协同模式效果的发挥。

本次推荐的一篇文章,试图以专科医生的全新视角,调查上海市某区500例专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与转诊行为,旨在分析家庭医生制度下分级诊疗平台和协同转诊机制建设的成效与问题,从而为家庭医生制度如何实现分级诊疗的功能目标提供政策支持。敬请关注!

看点一:专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制度形成一定认知,对转诊服务有清晰的功能定位

对家庭医生制度和家庭医生职能基本了解/很了解的专科医生占41.9%,认为家庭医生的职能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开展个性化、连续性、综合性服务,防治一体化者分别占59.0%、60.2%、48.4%、40.4%。这说明专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制度和家庭医生职能有一定认知。认为家庭医生转诊很有/较有必要者占77.7%,非常乐意/比较乐意接收基层转诊患者的专科医生占54.4%,不太乐意/非常不乐意者仅占3.6%。这说明多数专科医生认为转诊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有序就诊、分流患者,减轻大医院负担,同时对接收基层转诊患者的态度较积极。

看点二:专科医生对转诊之外的制度目标及家庭医生功能定位的认知分散且模糊

相对于绝大多数专科医生对于家庭医生“解决轻症”(74.5%)“方便患者配药”(76.4%)的功能认知而言,认为其在“个性化、综合性、连续性服务”“防治一体化”方面有作用的专科医生不足一半。从专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制度目标实现的预期来看,认为家庭医生制度目标是否可以实现的观点分布较为一致,各目标认为肯定可以和或许可以实现的专科医生均>80.0%,认为或许可以实现的为60.0%左右。从专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预判来看,认为形势大好者仅占12.3%,认为困难重重、难以判断者占82.0%。这表明专科医生没有对其中任何一项政策目标有过多的信心或者信心明显不足,也没有对家庭医生政策目标的过多关注与深刻认知,故而对整体发展前景的预判大多保守或模糊。

看点三:全科-专科的转诊机制已初步成型,下转渠道更为畅通

经常接诊、偶尔接诊转诊患者的专科医生占50.3%,会将转诊患者下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或跟踪随访者占60.5%。这说明双向转诊的通道已初步建立,主要得益于以下几大措施:首先,“三级-二级-社区”“社区-三级”“三级全科医学科室-社区”三类转诊平台的建立,使得双向转诊有客观途径可循;其次,家庭医生转向老年护理、社区康复、临终关怀的分诊服务机制的探索,扩大转诊服务范围,赋予转诊更深层内涵;此外,区域诊断、检验医疗中心等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实现社区相关医疗项目外包,弥补基层短板,营造资源整合和互助共联的医疗环境;最后,家庭医生工作站和APP客户端,为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与区域间医疗协同服务”一体化服务及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

看点四:全科-专科的转诊机制功能尚未完全发挥

明确表示接收过“通过签约家庭医生转诊”患者的专科医生不足50.0%。尽管社区-专科转诊的通道已经建立,转诊行为初步实现,但通过签约家庭医生转诊没有成为主流,“急慢分治”的初衷并未实现。66.15%的专科医生对待社区转来的患者与普通患者一致。此外超过60.0%的专科医生不清楚专门转诊部门和信息化转诊平台。

看点五:一些实用可行的建议

★首先,应明晰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在协同转诊机制中的角色定位,深刻理解“全科-专科”协同转诊机制的内涵,才能实现两者的通力合作。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两者功能互补,从而为患者提供除健康维护、健康管理外的更加便捷、优质的双向转诊服务。

★其次,需进一步落实区域内“3-2-1”“社区-三级医院”“社区全科-三级全科”等多样化的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建设,为“全科-专科”转诊机制提供条件支持。包括建立对接部门、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打通信息化平台、协助全科医生能力培训、开展远程会诊等。同时加强对专科医生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全科-专科”转诊流程的熟悉度和转诊信息平台的利用率。

★然后,重视二级专科医院的地位和功能。要充分利用二级医院原有资源,加大人才储备和设备投入,在社区和三级医院之间建立医疗缓冲带,医治上转患者的同时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有专家指出二级医院也可转型为康复型医疗机构,为家庭医生向老年护理、社区康复、临终关怀等多样性分诊服务提供依托。

★最重要的是在制度层面上做出安排、在机制层面上进行落实,改变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利益为导向的松散式合作机制。应将建立全科-专科转诊机制、增强与社区医院的协同纳入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内容;整体布局转诊资源,构建“全科-专科”转诊区域网;制度上明确规范转诊程序、界定转诊过程责任,建立转诊指证和协同服务标准,严格把控转诊质量,提高转诊到位率;构建“全科-专科”协同系统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二、三级医院的积极性;形成有序有效的分级诊疗体系,实施步骤应是首先培养签约居民就医习惯,在居民下沉社区后强化其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导患者进行转诊和分诊,从而形成急慢分治、全专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原文链接:方帅,黄蛟灵,梁鸿,等.专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与转诊行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