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古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涉及到月亮相关的内容不计其数,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有目共睹。

由此也衍生出了很多月亮的别称,比如玉盘、冰轮、宝镜、冰蟾、玉兔、蟾宫、婵娟等等,在月亮的众多别称中,总共出现了两种动物,即玉兔和蟾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月亮上有兔子和蟾蜍两种动物,因此用它们作为月亮的代表和别称,关于这种说法的起源非常古老,起码战国时期就有了,而嫦娥是汉代才有的,吴刚是唐代人提出来的。

《楚辞·天问》记载,“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月亮有什么神奇的能力,而让兔子在它的腹中?后世也有认为顾菟是蟾蜍的说法,总之月亮上有动物的这些说法,起源都是很古老的。

为什么古人认为月亮上有兔子或者蟾蜍呢?有两种原因,一是月亮上的阴影呈现兔子和蟾蜍的形状,这是最直观的联想,二是兔子和蟾蜍的生活习性都和夜晚或者和月亮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兔子的生育周期,正好是一个月,因此古人认为,兔子是望月而孕,晒晒月光就怀孕了,我们现代骂人还经常用“小兔崽子”这个词,就是这个原因,兔子没有父亲,没人管教的意思。

蟾蜍也是这个原理,都是晚上活动,产卵后,也是晒晒月亮就孵化了,这让人们把它们和月亮,产生了一种内在的联想,当然都是科学水平不发达的原因,世界观不一样,我们也不必嘲笑祖先愚昧。

总之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有兔子和蟾蜍,这个早有定论,《俾雅》曰:兔,明月之精,视月而生。《淮南子》:蟾蜍,是为月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兔是月之精,蟾蜍也是月之精,地位大概相当于金乌和太阳的关系,也就是说,玉兔和蟾蜍才是月亮的主人,不过后来蟾蜍却莫名其妙的不见了,提到月亮,人们首先就想到嫦娥,嫦娥抱着玉兔,甚至还加入了吴刚等等。

我们发现,虽然月亮的别称还有蟾蜍,蟾宫的叫法,但关于蟾蜍的直接描述几乎没有,唐诗宋词基本也没有写蟾蜍的。那么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蟾蜍去哪了?

根据汉《灵宪》、《淮南子》等的记载,其实蟾蜍一直都在,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以大家意想不到的状态出现,那就是嫦娥奔月神话的完整版,“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在完整版的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偷了不死药,飞身月亮,变成了蟾蜍,这也是月亮上蟾蜍的由来。虽匪夷所思,却也合情合理,因为当时人们对嫦娥是处于一个批评态度的,这与后世同情的态度不同。

因此最早人们认为,嫦娥飞上月亮,变成蟾蜍,是一种惩罚,后来大家对嫦娥的态度发生转变,所以嫦娥又变成了月亮上的美女,这一来二去,就导致蟾蜍不见了,因为蟾蜍与嫦娥本就是一体而生,不会同时出现。

我是咸鱼道长,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