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省正定开元寺

正定开元寺,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现存的建筑是显著的唐代风格。与其他寺院的布局不同,开元寺并非采用的对称布局,而是塔和钟楼并列而立,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为中心的过渡情况。

2017年6月19日,在河北正定开元寺考古现场首次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共出土跨越唐至明清时期的瓷器、陶器、石器等器物近2000件。专家称,此次出土的文物可分为民间日用品、寺庙建筑物品、宗教祭祀品三大组,对于认识正定居民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考古出土了大量分属定窑、井陉窑、邢窑、磁州窑、景德镇等窑系的瓷器标本,其中,定窑、井陉窑、邢窑、磁州窑等河北四大名窑瓷器出土于同一古文化遗址在河北地区尚不多见。河北四大名窑的瓷器都汇集到正定,为分析当时经济、文化、交通等提供了可靠的考古学证据。

考古共发现遗迹94处,主要包括晚唐、五代时期城墙防御体系、金、元时期开元寺寺庙建筑体系、宋金至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和街道体系,完整地保留了正定古城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时期城池城墙、民居、街道、开元寺寺庙建筑体系演变的考古证据。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称,正定是历史名城,过去发现的多是地上建筑,通过此次考古,能够对正定的地下遗存有新认识,进而可将地上建筑的历史向更早追溯。此次出土的文物制作精美,能生动反映普通群众的生活,就目前出土的实用器和流通商品文物来看,当时民众的生产、生活已较为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及河北省文物局等专家正在查看出土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元寺考古现场,专家鉴定“脉枕”文物。

脉枕:古代中医把脉时放在病人手腕下的小枕,唐代就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