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腰刀又称佩刀,是军队的主要装备之一。早在后金时期,努尔哈赤麾下便有“环刀军”的编制。后金与蒙古往来密切,因此有人认为环刀军名字的来源可能与元代常见的环首弯刀有关。清军入关后,大量明军和地方武装投降清朝。由于立国未稳,清廷无暇制定详细的舆服制度。这些改换门庭的部队除了剃发和进行必要的服饰更换之外,在其他方面,如武器装备上并未做出太大的改变。在这段时期里,清军的武器装备各式各样,并不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刀

《中国刀剑》一书中收录有一幅欧洲人绘制的油画,绘制时间为清代早中期。画中有两名中国武官,一人佩带雁翎刀,刀刃狭窄;一人佩带雁翅刀,刀刃较阔。图中注释显示带雁翎刀者为汉人,带雁翅刀者为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洋绘画中的清满汉武官

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帕特使团来京拜见顺治皇帝。回国后,随行画家约翰·约荷夫将自己的所见整理成《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记实》一书出版。《纪实》中收有有一幅约荷夫手绘的油画,描绘的是臣子环绕下的顺治皇帝的形象。图中顺治帝右手边的武官佩带阔刃刀,疑为雁翅刀,刀鞘为红色;左手边的武官佩带狭刃刀,疑为雁翎刀,刀鞘为绿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使团约荷夫的画

两图中的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未知,可能是因为没有相关制度约束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是有意为之,目的在于区分武官的籍贯,即满人用雁翅刀,汉人用雁翎刀。清朝局势稳定后,开始针对武器形制制定详细的规范制度。腰刀成为制式装备和重要的礼仪用具。清廷上至皇帝和宗室王公,下到各级武官和基层兵丁,人人带刀。除了男性普遍带刀之外,皇帝的嫔妃在出行时也会佩带腰刀。嫔妃的腰刀相对纤细很多,适合女性携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寒锋刀

各级人员佩带的腰刀形制大体一致,但在装具细节上存在差异。清代官造腰刀的刀刃类型以雁翎刀为主,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雁翅刀和柳叶刀。除了官制腰刀之外,民间还存在着大量的民造腰刀,民造腰刀没有统一的形制,刀刃五花八门,既有典型的雁翎刀等类型,也有造型特异,不属任何类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义和团的刀

清代中期以后,政府的控制力逐步下降,官刀的形制也变得不再统一。另外,随着新型火器的逐渐普及,腰刀的实战作用越来越低。仍然使用腰刀作战的队伍,或为地方武装,或为二线部队,这些军队也无法做到武器标准化。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当时出现了不少民造风格浓厚的官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新军马刀

当时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刀刃类型,即牛尾刀,牛尾刀刀头宽薄,刀刃锐利,最初是衙役和捕快的武器,后来军中也有装备。清末时期,陆军已经普遍装备火器,唯有骑兵还使用马刀作战,袁世凯编练的新军“北洋六镇”中便有马队编制,装备西洋式马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