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刘松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创意之旅第42位专访嘉宾

刘松琳(松林),出生于吉林省,祖籍山东荣成,本自幸福(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聚成股份创始人、终身荣誉董事长;幸福探寻者、传播者、践行者。2018年首届“全人幸福国际论坛”发起人和组织者。

刘松琳:这辈子做好“幸福”一件事就值了

2007年的一个春日,因为饱享了一餐美味,我摸着肚皮发出感慨,“幸福就是当你饥肠辘辘时,能享受一顿可口的饭菜啊!”遂一时兴起问问身边人觉得幸福是什么。MSN上发出问题,很快收集到五花八门的回复,“钱多就幸福,我爱钱;父母健康、生活顺利我就幸福;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想怎样就怎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幸福是如愿以偿……”也有很别致的回应:幸福就是打喷嚏时随手递来的一张面巾纸。就像今天人人都做公号,那是一个人人写博客的年头,我便写了一篇“幸福是什么”的博文。

我趴在办公室格子间写博客的时候,我的同龄人刘松琳正在深圳带着上千人风风火火地创业,忙着“聚成股份”的业务。26岁的他来深圳不过四年,却已经把创业四年的“聚成”做成了企业培训行业规模最大的公司。2007年的春天,刘松琳或许从未想过,10年后,他已告别苦心经营且业务红火的“聚成”,新创办了一家名为“本自幸福”的公司,开始以“幸福”为题的新一轮创业。他定也没想过,这件事会成为他承诺要奉献一生的使命。

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幸福?这个话题就像影视作品的爱情主题一般经典不衰,不,它比爱情更牵动人的心弦。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渴望活在幸福中,然而,人人似乎都不够幸福。

2005年,因为倍感“不幸福”而开始内在领域的学习,到了2013年,刘松琳决定离开“聚成”,深入探索幸福之道。才过而立之年,他早已名利兼收,财务自由,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中文版评为中国40岁以下的40位商业精英之一,企业家柳传志投资了他的公司,冯仑也是独立董事。他是很多人心中的创业偶像、精神导师,要放弃这些并不容易。但名利并未真正带给他幸福与安心,他渐渐意识到:人无论做什么,最后要实现的仍然是幸福,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是一个很大的抉择,心里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和压力,最终他选择转身离开,朝全新的领域出发。后来,他用“重生”来形容昔日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松琳的幸福探索之路要追溯到他和父亲持续多年的战争。

1981年刘松琳生在东北吉林的一个小镇。家里世代做酒,在当地是首富。父亲脾气十分暴躁,家里没人敢和他说不,只有刘松琳敢顶撞他。十三岁要念初中,因为当地的学校打架频繁发生,刘松琳提出转学。父母送他去了山东的舅舅家,在老家的县城读初中。舅舅家离学校要两小时车程,刘松琳就在附近镇上租了间民房一个人住。13岁的他每天自己生火做饭,吃完饭背着书包去学校。住在隔壁的年轻夫妻每天上街买饭吃,惹得房东嫌弃,你看人家小孩儿都能做饭,你俩也不能学学。

一天,刘松琳给家里打电话,电话那头很吵,传来父亲的声音。“我妈呢?”他问,父亲不耐烦地回,“你妈死了,我们明天出殡。” “那十几分钟我就崩溃了,放下电话我嚎啕大哭,房东阿姨听我说了以后也陪着我哭”,他想一定是父亲失手将母亲打死了。十几分钟后他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原来之前父母又吵架,母亲出去买药没接到电话。这件事之后刘松琳便一直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他的成绩一向很好,但之后上课再也没法集中注意力,总想着得回家去保护母亲,免得父亲哪天真把母亲打死了。

初二那年,刘松琳提出不在山东读书了。回到东北老家,父亲一会儿叫他去110当警察,一会儿说上宋江武校学武术,就是不让继续念书,理由听着也有道理,“最会做生意的那些人都没怎么读过书”,他便去父亲的酒厂工作。

一次工作上的意见不合,父子俩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父亲甩来一耳光,“我是你老子,你是儿子就得听我的,不服就滚”。“滚就滚”,刘松琳转身就走。父亲更生气,“你走了再别回来,一分钱家产也别想拿”。他也倔,“我就算要饭也不问你要一口”。

带了400块钱,他坐车去了山东威海。租住在一个新建小区的毛坯房里,地板上都是水泥灰,房里只有一个水龙头和一个马桶。他在地上铺上硬塑料,再放一床大棉被,那就是床了。夜幕降临,16岁的男孩儿睡在地上,小区里人影稀少,听不到一点声音,心里恐惧又悲伤,迷迷糊糊睡去,早上起来鼻孔里都是水泥灰。

出去找工作接连碰壁,想起做酒的生意。问舅舅赊了一批东北粮食酒,山穷水尽时,想到先把酒放到餐厅代卖,人家卖出去再分成。这一招成了,后来赚了二三十万。过程中吃了多少苦他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多年后,一位客户带着16岁的儿子和刘松琳见面。看着对面一脸稚气的孩子,刘松琳恍然想起,当年自己离开家去山东卖酒的时候也就那么大,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刹那涌上了胸口。

后来母亲的一个电话把他叫了回去,回家又帮父亲做事,仍然避免不了冲突,中间刘松琳又离家一次,开了一阵子理发店。反反复复,直到2003年,他心情凄凉,决定彻底离开家,再也不回去了,一定要做出个样子向父亲证明自己。这一次,他去了深圳,一个遍地都是创业者的地方。

在深圳他开了间佛具店,闲时读读佛经,也不知道以后要干嘛,对未来很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培训领域,他很快意识到这个行业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迅速找到合伙人,这便开始了。2003年,“聚成股份”正式成立。或许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聚成”发展迅速,不过两年,就成了当时企业培训业界最具规模的公司。几年后,“聚成”便获得了柳传志的投资。

善与人和,是我对刘松琳最深的感受,即便我接触他不过寥寥几次。

第一次“见”刘松琳是在“本自幸福”初成立时,朋友张专约我去参加活动。现场播放着刘松琳自己出品的节目《21克》,节目形式有点像《十三邀》,第一集他走访的嘉宾是“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的方树功先生。我在银幕上见到他,微胖的身材,其貌不扬,说话不疾不徐,听他的表达能感觉到他经历过很多事。正片中人看上去非常真诚,一直笑脸盈盈,身段很低。

专访 | “本自幸福”创始人刘松琳:这辈子做好“幸福”一件事就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专访 | “本自幸福”创始人刘松琳:这辈子做好“幸福”一件事就值了

刘松琳出品《21克》首期探访方树功先生

有次去“本自幸福”,午餐后见他把所有员工召集到公司的咖啡厅,为住在深圳的联合创始人冯铮录制生日VCR。他先开场,接下来每个人各自发挥一句祝福词,气氛很是轻松温馨,我心想过生日的那个人看到小片一定会感动啊。

这次去采访,我提出坐在榻榻米教室而不是他的办公室聊天,这样更自在些。我们坐的茶几前有一张专门为讲师准备的铺着棉坐垫的落地椅,我留给他,他进来后执意不坐,坚持和我一样用另一种对他来说略显窄小的靠背椅。

在网上,有人评价刘松琳像刘备,善用人,善平衡关系。刘松琳没有直接反对,笑说“在弱势中控局,能调节各种关系”这一点自己和刘备的确很像,但也淡淡提醒我《三国志》里面的刘备其实很有本事。他说自己打小就是孩子王,好孩子坏孩子都听他的。从小就在处理各种关系,父母打架他想办法调节;做班长时同学之间有矛盾他要化解;身在培训行业,需要一个人把各导师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镜头回放。2005年刘松琳的生命发生了转折。那年9月,刘松琳带着团队去济南开分公司,恰好父亲也去济南参加糖酒会,父子二人重聚。经历了创业带团队的艰辛,刘松琳开始能理解父亲暴躁的性格和难处了。给父亲找了酒店,为他庆祝生日。生日宴上,刘松琳跪下给父亲磕头祝寿,一向流血不流泪的父亲当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说自己往日待他太苛刻了。回公司的面包车上,刘松琳嚎啕大哭,压抑了多年的情感终于释放出来。和父亲对抗了多年,父亲的一句认可,化解了他心中的坚冰,父子和解了。

但这和解让刘松琳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从前创业为赚钱,更为向父亲证明自己,现在支撑没有了,像被抽取了脊梁骨一般。他开始每天都觉得非常累,打不起精神,身心俱疲。一位同事向他推荐了加拿大海文学院的课程,从那时起,他在精神领域的学习便开始了,再也停不下来。

认识刘松琳的人都说他非常爱学习。16岁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尽管事业很成功,但他心里始终因为读书不多而感到自卑。最初为了公司业务他去学各种经营管理的知识,他怕自己懂的少别人看不起,那时,匮乏感是核心驱动力。从2006年开始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再到东西方哲学、西方心理学,学习渐渐变成了兴趣,浩瀚的智慧之海启发了他的好奇心,对于生命,人活着的意义,幸福的真意,他渴望探索明白。

刘松琳发现,很多企业经营管理的课程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心力,就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内圣外王”。当人的内在富足感和幸福感更强,外在的事业也会更顺。而西方在这方面已经实践出了许多方法,若能把东西方的学问结合起来,总结出一个方法供人学习,人就有可能实现幸福。他称之为“幸福力”,即获得幸福的能力。

学习与思考日渐成熟,2013年他和著名媒体人杨澜合作成立了阳光幸福力文化公司,他是幸福力课程的主讲师。又经过三年的学习与沉淀,2017年,他成立“本自幸福”,正式启动关于“幸福”的全人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刘松琳不停考察全球做幸福教育的机构,从不丹,到美国,再到英国、芬兰,他一一拜访那些卓有成效的学校和教育机构。2018年,刘松琳决定把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世界全人中心联合会”介绍到中国。20世纪80年代,北美全人成长机构纽约开放中心、伊莎兰学院、欧米茄学院等机构联合发起了“世界全人中心联合会”,希望通过联合沟通的形式,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进行人类内在成长的探索,提升人们的整体生命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世界全人中心联合会核心理事们在一起

在英国芬德霍恩生态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刘松琳很感动这个组织所做的事情,下决心要把它带到国内。于是,就有了11月10-12日三天的首届“全人国际幸福论坛”。刘松琳想做的很多,也很简单。他希望把西方已经实践出某种生活形态的机构请过来,让国人看到可能性可以成为现实,同时和有共识的人合作,一起创建和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英国芬德霍恩生态村学习

这个大型论坛的招生并不一帆风顺,刘松琳也会感到焦虑和巨大的压力。这时,他会提醒自己保持呼吸,在公司也带着员工一起做呼吸练习。虽是第五次创业了,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并不比以往更少,反而因为要丢掉以前习惯的运营模式,会更难些。

不过,对于刘松琳来说,他心中的幸福已经不是“小确幸”的维度,读了哲学史后,他相信幸福和生命的意义紧密相关。一个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还有社会责任,还有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在时代前沿做事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能在这个时代做这件事,这就是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涵予:你将在11月份举办首届“全人国际幸福论坛”,怎么理解“全人”这个说法?

松林:全人就是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个概念其实中国古代一直在倡导,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西方在近代开始强调个人与别人关系的和谐,还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工业时代让人活成了机器,非常物化。但我们不只是物质地存在,不只是各种社会角色,还是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这就走向了“全人”的理念。而这个恰好是东方一直以来在倡导的。

涵予:东方一直是这样的生命观,但现在大家更接受西方在这些方面的提法和做法,你走了很多地方,对此你的观察是怎样的?

松林:我发现西方人把东方传统智慧的种子拿过去,在他们那里生根发芽,花儿长出来了。我这次去英国的芬德霍恩生态村特别感动,我感觉陶渊明“桃花源”那种夜不闭户、鸡犬相闻的感觉,在他们那里身体力行地实践出来了。

在那里,餐厅服务员和董事长工资一样的。吃的几乎都是素食,穿最简单的衣服,都很关注内在的成长,那些在我心里是乌托邦的状态,他们做到了。这次大会我请他们来,想让大家都来看一看到底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觉得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未来,是一种精神符号,也是大家应该追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英国芬德霍恩生态村学习

比如我去不丹。我问曾经做过不丹文化部长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发展,这里没矿吗?他说有啊,但是很少开采。采矿的人在那里会被大家鄙视是唯利是图。他们的国王是从西方学习回来的,但是看到了西方快速商业发展和过度开发,破坏了环境之后再去补偿,这样代价太大,那宁可不发展。他们对环境的保护很值得大家思考。我们这次大会也是想让大家看到,不去拼命追求物质,也可以活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不丹幸福指数中心考察

涵予:你一直说到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探讨,这是你从小就有,还是创业到一定程度的反思?

松林:我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好,不用为钱发愁,所以可能会去想一些别的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爱思考吧。我妈妈说我从小就是喜欢琢磨事的一个小孩,经常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

后来做企业,有段时间身心都出了问题,觉得很不幸福。我就想我什么都有了怎么反而不幸福呢?就开始去上一些内在成长的课程,上了很多工作坊,焦虑减轻了,失眠能睡着觉了,可是解决完这些事之后我依然空虚。但是通过读东方哲学,我受到很多启发。比如读特蕾莎修女的传记,她人性的光辉对我很触动。当很多国王、总统都很重视她的时候,她依然能给一个流浪汉擦拭身体,我就想我能否成为这样的人。

像这次大会我们请来的怀特(注:Ralph White),他从西方到东方,再从东方到西方,哪怕是乞讨化缘,都要追寻真理。这个也让我特别感动。我对这样的人很有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alph White,北美全人成长机构“纽约开放中心”联合创始人

涵予:有人说你很像刘备,特别会用人,很会处理各种关系,你同意吗这个说法吗?这种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来有意培养的?

松林:确实我在这方面可能比较有优势。我没想过是不是天生,但从小到大一直在各种关系的处理上。爸妈之间打架吵架我会去调解。小时候家里各种红白喜事,我爸不喜欢去就让我去,我就穿梭在各种场所里。我家在当地不错,我代表我爸去,就会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坐在一桌。在学校里当班长也在化解各种矛盾,我在当地就是孩子王,好孩子坏孩子都听我的。我的领导能力确实是从小培养的。

小时候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孩子发生矛盾,拿出一把刀子想捅人家,情绪特别激动,老师和同学都不敢拉他。我那天正好路过看到他飞奔着,就把他叫住,说你这样想到你爸妈了吗?他嚎啕大哭。

刘备有个特征,是在弱势中控局。《三国志》中刘备其实很有本事,有次关羽和张飞掰手腕,是刘备把他们掰开了。刘备能化解人的关系,这一点我们挺像的。

培训行业里都是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粉丝,在这种局面里,就得有一个人能化解各种关系。我们一个培训同行,做了8、9年之后,他说松林你真的很厉害,以前培训行业最牛的三个人准备合开公司,结果公司装修完油漆味还没散,我们仨就散了。“聚成”做了十几年原来的高管还在,这是奇迹。

涵予:你能做成事,除了“人和”,你自己觉得还有什么重要因素?

松林:这好像是自己夸自己了(笑)。我觉得另一个特质是不服输的精神,这可能和我父亲有关。最初到深圳,脸上和身上都起痘痘,很难受,一个朋友受不了就离开深圳了。那时候我住在深圳郊区宝安西乡,旁边很多工厂,都是打工仔打工妹,我说他们都受得了我有什么受不了。

2009年“聚成”的几个高管离职,他们出去后把矛头指向我们的总裁,做了很多伤害性的事。我就把矛盾接过来,让总裁安心做事,我来和他们战斗。对方说我像好斗的公鸡,“又没说你,你急个什么劲儿”。

包括今天有人问,本自幸福这件事好做吗?我说好做谁做?!做这个事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才是我做的意义,好做的他们去做就好了。我发现我愿意挑战,越有挑战我越兴奋。

涵予:你提到做“本自幸福”这个公司很难,具体难在哪里?

松林:我最开始讲“幸福力”,大家都觉得幸福很好,但是它重要不紧急,紧急的是怎样多赚点钱。金融危机的时候一个人跳楼了,说自己只剩25亿美金了,以前账户上有百亿。以这种匮乏的心态去做商业,永远不会够。但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状态,想着钱更多了就牛。在这种情况下谈幸福,有难度,得有一个教育的过程。

起初觉得做精神类的事情不应该赚钱,但后来发现不对。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任务,员工也要成长。不能我赚了钱之后告诉别人赚钱不好,你们别这样干了,说这话就是骗子。

以前也有一点着相了,觉得幸福的培训一定不针对企业去做。后来觉得我们擅长做哪里就从哪里走,先找一个擅长的区域,但不是只为企业家服务。让一部分人先幸福起来(笑)。

涵予:要以幸福的状态去做公司,挑战很大吧?

松林:做“本自幸福”对我是难的,因为这个画布上涂满了画,擦掉很难。每个人都有路径依赖,我有我擅长的东西,不去依赖是很难的。我原来擅长的东西并不适合现在的事,原来高奖金高提成各种推广手段,但现在觉得这样做不适合,但是到底要怎么做我就不知道了,也没有一家公司有成功经验去借鉴。所以这很需要去开创。

只从商业角度考虑,这不是最好的投资项目。但是我从来没想过放弃,这是我盖上棺材之前的最后一件事。很多事值得奋斗一阵子,这个事值得奋斗终生。

涵予:对于本自幸福,你的愿景是什么?

松林:我的愿景是做成世界一流的幸福学院。我想探索到底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人“内圣外王”,在红尘中修行,让自己、他人、环境都能够和谐生存。我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原创的课程体系。

我在英国芬德霍恩的时候,有一次对着蜡烛静心时,冒出一个灵感,我要建50个像芬德霍恩一样的生态社区。在那里,人与人相处地很和谐很舒服。一回国我发现很多生态村都在启动,都有需求,我感觉这些很快就能做起来。

涵予:对你来说,幸福有哪些必备要素?

松林:我觉得幸福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你做的事能和生命的意义关联起来,而不是“小确幸”的维度,更高的维度是幸福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涵予:刘丰老师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要超越的东西。你的使命是什么?要超越什么?

松林:能让人们从过度追求物质到探索精神,能够双平衡和双丰收,甚至对于精神的追求大于对物质的追求,这就是我的使命。这辈子把这件事干了,人生就值得了。

要说超越的话,我就是自我综合的超越。有一阵子大家都觉得我是大师了,一些大企业家也来跟我交流,我也可以坐在那里给人家授业解惑。但当我开始做“本自幸福”的时候,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去超越。比如我和同事发完火,内在还是会愧疚。我后来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很平和地去沟通呢?还是有情绪暴力。

创业真的是试金石,我原来以为自己不焦虑了,但是招生遇到很多困难,觉得很多人在期待,还是会焦虑。这个过程会照见自己很多可以提升和成长的地方。我和小伙伴们也说,在这种特殊攻坚战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成长,遇到挑战和挫折的时候就呼吸。所以我只要在公司,就带着大家呼吸。

我在家里休息了三年,读书读佛经,去各个国家上课,做分享,感觉收获很大,可是我做“本自幸福”一年来,收获比过去三年总和还要多。以前你是转述你学到的东西,没有实操,你真正重新做的时候,你到底是不是真那么厉害就照出来了。我发现自己内在的突破才是核心,否则它会投射到各个方面,自己的贪婪恐惧,你对事物的认知,最终会呈现在这个作品当中。幸福学院是个作品,它不是我刘松琳的。

涵予:说说最近让你觉得特别幸福的时刻吧。

松林:第一个想到的画面还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刻。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跑步半小时,会和孩子在一起,这是最幸福的画面。

做世界全人成长论坛这个事是痛并快乐着。我原来觉得这件事很好,现在觉得很感动。这么多嘉宾在国际上都非常知名,年纪也都大了,他们什么都不要来这里,就是想和你做这件事,很不容易,我真的很感动。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它,我们真心希望让更多人能知道它。在前沿做事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能在这个时代做这件事,这就是幸福。

(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张涵予,微信公号“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创办人,曾就职于《鲁豫有约》、优酷土豆媒体集团,现为自媒体人,独立采访人。探访和倾听生命探索者们的声音,分享给你听。

最新一期 |“心平健康学”创始人王中平:来这世上消“信号”

赖声川X丁乃竺 赖声川 丁乃竺 黛青塔娜 郑佩佩

龚琳娜 田不疚 巫娜 赵子琪 万芳 丁乃筝

迪帕克博士 内勒斯博士 托马斯·希伯尔 亿万 王先明1 王先明2

白大卫 Anil 胡尧 燕子 道士红尘 素黑 画者月光

玛雅历导师红月 瑜伽老师Matthew Cohen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届全人幸福国际论坛

2018年11月10-12日,北京。由刘松琳、冯铮和Peter Moore共同发起的首届“全人幸福国际论坛”将正式举行。

这次活动由享誉盛名的“世界全人中心联合会”联合主办,目的是在中国推动全人幸福教育。

核心参与机构:英国芬德霍恩学员、美国伊莎兰学院、美国布莱顿布什中心、美国欧米茄学院、美国纽约开放中心、加拿大海文学院......

论坛关键词:全人(意识维度全面发展的个人)、幸福、生态保护、幸福企业

相信您会收获到目前国际最前沿的内在成长发展动态和业界信息。

很棒的活动,诚意向大家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共享生命之美|滋养内心的力量

保持独立精神|对自由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务、投稿、转载合作:(微信:xiaoxi36699)

扫码关注我们

和10W+道友一起踏上向内探索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