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卡德帝国

阿卡德帝国(前2334年-前2193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统治区域位于两河流域即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早于该地区后来出现的亚述和巴比伦帝国。闪米特语族的一支于前3000年前结束游牧生活,定居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这个被称为苏美尔的地区,并建立了名为阿卡德的城邦国家。前2334年左右,在君主萨尔贡的军事征服过程中,阿卡德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君主制的集权国家,苏美尔持续了7个世纪的,各自为政的早王朝时代结束。阿卡德时代末期,受到内部叛乱,边疆独立,外族入侵的困扰,最终于前2193年,末代君主去世后,在不知谁是继任者的混乱中崩溃,帝国持续时间不到200年,但它为该地区后来时代的君主树立了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统一国家的先例。

(1)民族渊源

古代欧亚大陆诸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如它们早先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就美索不达米亚来说,地理位置的影响表现得非常明显——这里是指该地区易遭侵略这一点而言,因为该地区自古迄今的发展与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分不开。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但不管怎样,是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创建了第一个文明。到公元前300O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如其中的乌鲁克,占地1100英亩,人口约达五万。各城市国家为了争雄称霸,相互征战不休;战争愈来愈专业化,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结果,大大削弱了苏美尔人的力量,使他们臣服于闪米特人。闪米特人的著名领袖萨尔贡一世就是作为第一个帝国的奠立者而在历史上闻名。他以流域地区中部的阿卡德为基地,首先征服了整个苏美尔,然后向远地进犯,最后建立起一个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2)历史背景

阿卡德人是闪米特人中的一支,阿卡德的名称来源于阿卡德语,阿卡德语是由苏美尔语和闪族语发展而来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阿卡德人陆续来到两河流域北部定居,居住在苏美尔人以北的平原上,这些“乡下人”和苏美尔人又贸易,又抢劫,持续了好几百年。在定居两河流域北部的时候,这些“乡下人”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苏美尔人的种种知识,他们不仅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学会了使用车轮并开始组建自己的战车方队,这为以后他们夺取苏美尔人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公元前2371年,一个名叫卢伽尔扎吉西的温马王第一次统一了苏美尔世界,将疆土“从大海扩张到了大海”,即从波斯湾口扩展到了北叙利亚的地中海沿岸。然而,卢伽尔扎吉西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的战斗成果,转眼就被操闪米特语的阿卡德人萨尔贡攫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帝国建立

“萨尔贡”一词在阿卡德语中意为“真正的王”。萨尔贡是个传奇人物,但他出生卑贱,其母是个低能人,史书记载说其“母卑,父不知所在”,然而萨尔贡却智慧超人,曾做过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侍卫,大约于公元前2371年,乌玛人入侵基什王国,国王乌尔扎巴巴无法抵抗,萨尔贡利用一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将王冠戴在了自己头上,但仍以“基什”为国号,萨尔贡即位之后,贫民贵族多有不服,于是萨尔贡开始招兵买马,准备用长刀短剑捍卫其王位。在当时优渥的招募条件下,阿卡德人纷纷参加,没几天就招募到了四五千强悍兵丁,并在城里实行严格的“武器管制”,建立起西亚史上第一支常备军。巩固了政权后,萨尔贡以阿卡德城为首都。

当苏美尔地区各城邦混战之时,萨尔贡抓住这天赐的良机,带领着阿卡德人不失时机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创造了两河流域的阿卡德大帝国。阿卡德王萨尔贡出征三十四次,最终击败了卢伽尔扎吉西,武力征服了苏美尔的主要城邦。一则尼普尔铭文以幸灾乐祸的笔调记述了卢伽尔扎吉西的命运:“阿卡德的君主、这个国家的君王萨尔贡将乌尔城变成废墟,毁坏了它的城墙。他与乌尔人作战,征服了他们;他与卢伽尔扎吉西作战,俘虏了他,并给他套上颈枷带往尼普尔。”接着萨尔贡挥兵南下,征伐拉格什,“洗剑于波斯湾”,在苏美尔各地都归入阿卡德的版图之后,萨尔贡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即“天下只有一张嘴”,各地皆听命于中央,最终成就了他孙子纳拉姆辛“天下四方之王”的梦想。尽管在军事上萨尔贡取得了胜利,但由于苏美尔文明要远远高于阿卡德文明,阿卡德人几乎全盘接受了苏美尔文化,包括她的文字乃至她的宗教。

(4)混乱衰亡

萨尔贡去世后,全国各地的暴乱此起彼伏,他的儿子里姆什继位后,苏美尔等地又多次爆发大规模起义,导致阿卡德王国国势稍稍衰落。不久,玛尼什吐苏(里姆什长兄)对波斯湾沿海国家发动战争,并发展了同梅露哈(古代印度)、马干(阿曼沿海地区)及狄尔蒙(巴林及波斯湾西部沿海)的海运贸易。为了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玛尼什吐苏制定了一些条文,条文说明各城邦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国王不能随意把各城邦的土地据为己有。玛尼什吐苏之子纳拉姆辛在位26年,在平定了因祖父横征暴敛而引起的一系列暴动之后,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战:在西方重创埃布拉,在南方波斯湾重征马干,在东北山区与卢卢卑人交战。当时纳拉姆辛威势无双,雄姿英发,自号“天下四方之王”。

阿卡德帝国之所以四处征讨,主要是为了控制运输外地产物及珍贵材料的商业大道。在这样一个充满野心的帝国里,于是,一种新的艺术观念——颂扬国王的荣耀与万能——应运而生,这个时期的刻印艺术除了从上个时期传承下来的英雄与动物格斗的传统图案外,还出现了神话的场景。在阿卡德时期汇集而成的众多图像,对后世的印章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阿卡德人的辉煌很短暂。纳拉姆辛死后不久,其子沙尔卡利沙利被宫廷政变推翻。约前2230年,阿卡德王国被库提人所灭,《苏美尔王表》曾发出了这样的悲叹:“谁是国王,谁不是国王。”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给其的最后一击,使他们成了苏美尔和阿卡德的临时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文明发展

阿卡德帝国在当时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但它的寿命短暂。来自伊朗的新入侵者打败了萨尔贡一世的孙子,毁灭了阿卡德,使其从历史上消失。于是,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又一个个重新出现,并享有一定程度的独立,直到乌尔城邦崛起,建立起一个纯粹的苏美尔人的帝国。这一帝国从公元前2113到2006年,维持了一个世纪。在这期间,一批闪米特游牧民即阿莫里特人侵入两河流域,在他们著名的统治者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04-1662年)的率领下,经过长期征战,建立起巴比伦帝国。正如后面章节中将要提到的,这种连续入侵的模式一直持续到近代,因为继阿莫里特人之后的入侵者还有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入、罗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

尽管这些帝国额可夸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实质上还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城市最基本单位,每个城市都尊奉一位主神,城市被看作是属于主神的一个神圣的存在物。寺院和国王是当时最大的富豪,不过也有许多私人资本被投入土地、手工业、商业冒险和放债。大多数平民是靠当农夫、工匠、商人、渔民和养牛人谋生。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手艺人阶层,包括石匠、铁匠、木匠、陶工和宝石匠。他们在自由市场上出卖自己的手工艺品,买主支付货币或以实物代货币。货币通常是很快或银环,每次交易后都须称其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