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旅游而言,攻略很重要

对于发展而言,攻略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于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

具体到实践中

小伙伴们还那么了解吗

快来看看苏州这个地方是如何

释放“金山银山”的生态红利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市吴中区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太湖五分之三的水域面积,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是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撤市建区以来,吴中区坚持每年将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治理,截至2017年,累计投入130亿元。特别是在环太湖地区大范围关停工业企业、大规模取缔规模养殖业、大力度推进生态修复,大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确保了太湖水质稳中向好,吴中区也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殊荣。但另一方面,由于原有产业急剧退出、接续产业培育艰难,加之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相对周边地区,环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明显滞后,成为吴中区甚至苏州市的发展洼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吴中区来说,环太湖地区

是最大的关键,也是最大的难点

环太湖地区如何实现后发赶超

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坚定不移地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下面一起来看看吴中区的这份攻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以更高站位的目标追求,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之本。坚守保护太湖这一吴中最大的政治责任,以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抓手,强化问题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使太湖加快成为展现新时代吴中大地的“最靓颜值”,让“金山银山”的基石更加牢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筑牢生态保护底线“不放松”。

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进一步完善生态红线补偿及管理机制,突出抓好生态湿地保护、城乡河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生态红线区域面积不减少、管控类别不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保护。

二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不放松”。

坚持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以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为倒逼,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推动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向全过程监管转变。全力推进2.7万亩太湖围网拆除工作,把不折不扣“拆除”和做细做实“补偿”、统筹渔民“再就业”等有机结合,确保围网拆得掉、拆得稳,渔民生活有着落。

三是推进长效常态管理“不放松”。

健全完善太湖湿地保护、芦苇收割管理、水草蓝藻打捞、沿岸水体保洁、饮用水源地保护“五位一体”综合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太湖保护不留死角、无缝衔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以更为务实的路径举措,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是要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在乡村振兴中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振兴。

一是做好特色农业增效文章。

环太湖地区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鱼虾,太湖三白,枇杷、杨梅等时令水果,洞庭碧螺春等名优农产品远近闻名。农业是环太湖地区农民特别是中老年农民增收的基石,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撑。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加快高标准农田(鱼塘)建设。立足市场导向,加强本地职业农民培养,以中农大(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落户为契机,力促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型,努力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是做实“旅游+”大融合文章。

吴中环太湖地区古镇、古村、古建筑众多,有苏州最好的山水、最美的人文,旅游潜力大。强化农文体旅融合,发挥国家级度假区和5A级景区引领作用,做强做大太旅集团等市场主体,打响“眼底江南·心上吴中”旅游品牌。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壮大高附加值的会展、体育、研学、度假经济,不断提升旅游经济发展质效。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构建好本地农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村民闲置土地、房屋和果林,植入乡愁、田园、文化等元素,推动旅游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良性互动。

三是做精科技服务业集约集聚文章。

突出环太湖原有东山精密、安洁科技等上市企业的龙头引领,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高标准建好太湖科技产业园,围绕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无污染的科技、服务、研发、创意型总部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以更加精准的制度保障,夯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长效机制。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强化“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制度保障。

一是动态完善差别化考核。

2012年,吴中区率先在省内探索板块发展差异化考核,对环太湖地区加大生态建设考核指标权重。2018年,拟对各板块探索重点工作“一地一方案”考核,进一步引导环太湖地区把发展重点放在生态保护、旅游业发展和富民增收上。

二是持续优化生态补偿机制。

2010年,吴中区率先在省内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至今已累计向环太湖地区拨付市、区两级生态补偿资金6.49亿元。同时,加强对环太湖地区的财政支持、政策引导,坚持重点工程建设由区级财政统筹,进一步减轻环太湖地区板块的财政压力,支持环太湖地区将有限的财力更多投向民生事业。

三是探索推进环太湖“加减法”。

鼓励环太湖地区大力推进禁建区内土地复垦、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腾出建设用地指标。对指标所得收益,明确60%专款用于环境建设、耕地保护等支出,40%纳入区级产业基金,每年保底分红。通过以建设“减法”换生态“加法”、效益“加法”,推动环太湖地区内生发展。

看了上面的攻略

小编只想说未来可期呀

小伙伴们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