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九子各异,龙八子名曰:负屃,今天咱们来讲一讲负屃的故事传说。

负屃是中国神话中龙的第八个儿子。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中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及赑屃)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年,负屃幻化成人形来到海滨游览,也时常化作俊雅的文士,手中擎着洒金折扇一路走来,沿途看碑读碣,不断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虽然读不甚通,倒也优哉游哉,那洒金扇子上也歪歪扭扭抄了几句歪诗,当是负屃的亲笔,字迹潦草难以辨识,但见团团黑烟缭绕,仿佛扇子上着了火。

那时节,负屃在观海亭边点评碑文,不巧的是,正遇到几个饱学之士到海边游览,他们听到负屃的品评,越听越皱眉,终于有一个人忍不住上前打断,向负屃请教为文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屃也丝毫不觉尴尬,他立刻知道,这是被人识破了,于是它不慌不忙地以爱好者自居,说道:“作文章是你们这些人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看看而已,说说而已,有何不可。”此言一出口,众人哑口无言。

负屃哈哈大笑,摇着扇子继续游玩去了。那几位饱学之士在亭子里,不禁错愕难当,其中有一位心细,看到了负屃的长袍下露出了一截龙尾,每迈步时便忽隐忽现,不时蹭到地面,刮破了地表上那些疯长的海苔,于是他笑着对众人说:“这就是辱没斯文的负屃,此兽向来装模作样,诸公何必跟它计较。”

亭中的几位听了,纷纷释然,连道晦气,再看那碑文,顿觉索然无味,于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文章都被负屃之流给曲解了,有人说时逢盛世则文运昌盛,现在看来,昌盛的恐怕多是负屃之流——幻化为文士,手拿白纸扇,自诩风雅,尘寰之中又有几个知道它是海上妖魔,只道是遇到了高人雅士。

喜欢这篇文章的,别忘了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