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是美国反文化运动的经典之作。本文将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结构理论来浅析这部影片。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而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于本我,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而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地位,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自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我认为,电影中的主人公麦克墨菲是人的本我的隐喻。麦克墨菲是因为被控诉强奸罪而被送进疯人院观察,这个情节体现了麦克墨菲作为本我追求快乐,为满足人类的“性”这一基本需求而不顾一切,快乐主义至上。

而酋长则是自我的隐喻。在影片中麦克墨菲进入医院时遇到的第一个病人就是印第安人罗德曼酋长,大家告诉麦克墨菲酋长是一个聋哑人,但在后来麦克墨菲闯祸和酋长一起被强制的进行电疗惩罚后,酋长开口说话了。这个情节体现了酋长这一自我在麦克墨菲这一本我的带动下获得了能量,获得了希望。也就是因为这样酋长这一自我开始能够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酋长能够完成与内心的交流并且开始与外界恢复联系。

那么电影中的护士长瑞秋就是超我的隐喻。她喜欢操控着一切,过于理想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要求疯人院里的每个人的行为都要符合她理想的标准。例如:每个人都要吃药;播放她认为适合大家的音乐;不允许大家看球赛。这一情节充分的体现了护士长瑞秋作为人格结构的最高部分超我,上面提到的酋长是自我的隐喻,其实可以把疯人院中的所有病人都看作是弱小的自我。在过分强大的本我的压制下,弱小的自我只能忍受着,因为无法自己面对外面是世界,所以只能依赖着强大的本我。但这一切都在麦克墨菲进入疯人院之后开始有了小小的改变,弱小的自我在本我的激励下开始了反抗。例如,观看球赛这一情节中,护士长瑞秋提议只要赞成数超过半数就同意大家看球赛,在麦克墨菲的带动下有几个病人举起了手,但护士长以会议已经结束了所以投票无效为理由拒绝打开电视机。

其实上面所述的这一情节还体现了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中: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超我,是处于协调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危机人格发展。过于强大的超我使得自我变得弱小,压制了它的发展,所以也形成了疯人院中的不平等地位,拥有绝对掌控权的护士长,只会服从的病人。

电影最后的麦克墨菲的被切除额前叶,变成了真的病人,酋长用枕头捂死了他,最后一个人逃出了疯人院,故事以悲剧收场。最后的这一个情节我想了很久,用意到底是什么?也让我想到的电影前面麦克墨菲与酋长关于酋长的父亲的那一段对话,开始我觉得不可理解,但看到了结局好像突然明白了。其实酋长最后杀死了麦克墨菲,就像他的父亲当年喝醉了酒跑进了森林一样。对于酋长来说,他的父亲就是他的本我, 而麦克墨菲也是酋长的本我。在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中,自我是由本我分化而来,我们可以借此理解这两处情节的设置。

以上是我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对电影《飞越疯人院》的一些分析。

(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