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房企“死掉”的十种方法

过去两个月,“活下去”三个字引爆了媒体圈,大家都在想地产是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其实活下去和万科没有太大关系,中国地产但凡有三家能活下来就有他,他不仅有市场化的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有国企的属性。

所以,怎么活下去,是我们在座的很多中小企业更需要关注的。我们也探讨一下怎么活下去。

答案在哪里?每个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因为每个公司情况不同,即使你知道了别人成功的经验,可能你也难以成功,因为他还有其它要素你不知道或不具备。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是,怎么活下去我不知道,怎么死掉的我知道很多!

我们看一看所有登山的路,你都会发现,路边不是一块岩石就是一个尸体,那是前人探路者的尸体,会变成一个标本让我们知道这个路上可能出现什么事故,我们可能以什么样的姿势死去。

第一种是小富即安和金盆洗手。

很早在福建发展的时候,城市里有一个地产的龙头老大,市场份额在当地排名第一,到现在已经没有项目了,他现在开了一家餐厅,让我的感觉像古惑仔大哥退出江湖开始新的生活。

随着项目的退出没有规模的增长,是被动的退出。还有做的很不错的企业,主动选择退出,说金盆洗手也好,说葵花宝典也好,为了彻底的创新或者走新的创业之路,把原有的武功全部废掉,这是战略者的主动选择,也是地产的一种退出方式。

第二种是急功近利而走火入魔,像欧阳锋练蛤蟆功。

地产的案例就不举了,大家应该都有一些了解。增长得太快,可能就会出现各项基础能力,例如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撑不够,这样快速的扩张,将会对你企业的生存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种是作茧自缚又一错再错。

我们看到很多项目倒掉,好像是因为在错误的时间拿了错误的地。但是错误的地最多是在脖子上套了一根绳索,真正的原因是你把绳索挂到梁上再把板凳踢翻:

你拿错了地,却想用一个错误掩盖另外一个错误——你认为高价地做豪宅才能把这些钱赚回来,结果产品定位做错了,做豪宅、大户型、高配置,你在下一轮周期都没有解套的可能性,本来熬一熬有可能解套,但是你选错了,拿错地再做错产品,基本上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第四种是过度拉伸导致经脉尽断。

把短钱长投了,本来这些钱都是有期限的,但是你做了拆迁、做了文旅、酒店、商业,这些短线的钱拖不动长线投资,资金的匹配和量的匹配就会出现问题。

第五种是四两拨千斤最后千斤压顶。

就是把小钱大投了,杠杆用得太大。资金链绷的太紧,小马拉大车,杠杆放得太大,我见过最大的杠杆,做到1比9的杠杆拿地王,我说你胆子真大。

第六种是剑走偏锋遇到了如来神掌。

踩红线和灰线的事不能做,不规范发展想走小路是不牢靠的。有一些行业规范下来的时候,原来所有以前能做的事,以后不能做了,别人能做的事你可能不能做,领导答应你的事,可能让他出面签字的时候不一定能做,包括北京这一轮商改住,耗死了一大批开发商。

第七种是下盘不稳则摧枯拉朽。

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对企业是毁灭性的打击,原来上海闵行有一个楼倒倒的,倒一栋楼就是灭顶之灾。一旦银行停贷、客户停购,企业是扛不住的,压力会非常大。

第八种是吸星大法遭内力反噬。

规模扩得太快,如果没有利润和回款,就像吸星大法吸进来的内力,最后可能有反作用。

比如并购,可以助推企业快速扩张,但是没整合好就没有用,有很多企业规模快速上去了,但没有带来现金流,没有带来利润,积累到一定程度是会反作用在自己身上的,这也是我看到一些企业最终退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规模很重要,但是没有质量的规模迟早会有副作用。

第九种是欲求仙药食豹胎易筋。

武侠小说里常有找到一颗仙丹吃了能抵30年功力,有些开发商也想一夜暴富,从政府手里谋取巨额利益,少奋斗30年。

这很困难,哪怕成功了,出来混总归要还的。企业还是要脚踏实地,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第十种是精气散乱而且六神无主。

有的企业做久了以后,没一个专业上有突出的成绩,跑冒滴漏,内力消耗、它的产品、服务开始全面的衰退、萎缩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企业老去的时候没有创新和进取心,属于寿终正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些死法总结起来主要是五个维度:战略选择、项目踏错、资金问题、价值观偏差、管理能力。

战略踏错周期或主动选择退出;
在错误的时间地点以错误的价格拿了错误的项目,又做错了产品
资金的错配,短钱长投或杠杆过大,周期一长或价格稍降都是致命的;
想通过踩红线或特殊手段一夜暴富是行不通的,错误的价值观不会结出长久的果子;
不管是工程质量、产品力、服务水平都是管理水平的问题,不会让你马上死掉,但会让你缺乏竞争力,每个漏洞都在耗散你的能量和资源,最终导致企业慢慢腐朽掉。

02

地产下半场房企要回归制造业

以上这些死因,就是我们未来在怎么活下去的路上需要关注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太悲观,很多人一直在讲是不是地产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我一直觉得,地产下半场只是回归一个常态,并不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只是原来日子太好过了,现在回归正常的日子。

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那么大的市场容量,10万亿的交易量是有需求支撑的,中国千人购买率也好,购房者的需求也好,还没有走到最高点,10万亿的容量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的,都很难改变,因为政府也知道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完全取代这个行业。

城市化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口放开导致二胎增加,增加了改善型的需求,也就是中央讲的美好生活。虽然房子面积数有了,但是七八十年代的房子可以推倒重建了,那些产品的品质在居住条件上是非常差的,所以可以做更新的需求,这块还没有改变。

另外,从中央的态度看,未来地产市场很可能是高端的靠市场,因为高端的房子不管卖8万、12万、15万,跟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高端的产品完全市场化。中端的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让中产阶级能够买上房。低端的靠政府保障,因为要保证人手一套房。

所以,这个核心定位意味着中国地产在未来的10年、15年都会存在,这个行业不会消亡,它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大家不要担心行业会消亡。

一个是有市场需求,第二个是政府精英在执政。政府只是不想房价快速上涨,对经济结构和金融泡沫带来压力,但是政府也不想房价下跌,下跌是直接把金融泡沫挤破了,既不符合中央政府稳定的意图,也不符合地方政府的意图。

虽然中央有强制要求不能涨,当然可能在不久的未来,按照中央的态度,应该是允许在一定范围幅度内的合理增长,比如说按照GDP上下波动两三个点,这种幅度平稳的增长。

因此,从方方面面看地产中长期是有未来的,而且未来是光明的,但是行业要回归常态,什么叫常态?

第一个是财务杠杆不能用那么多。前两年去库存把所有的杠杆放开来,以前房地产杠杆只有开发贷,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多杠杆。未来恢复到低杠杆,企业可以稳健的发展。

二是回归精细化的管理。房企不仅仅是抢到地、借到钱就可以了,更多的是琢磨产品和服务怎么做好,客户怎么服务好。

跟制造业比房企还是比较惭愧的,地产无论在科研投入、产品研发、服务水准上,还是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上比制造业差异很大。

地产回归制造业也是一个常态,喧嚣之后回落,回落之后夯实,夯实之后才会有更长远的成长,这就是一种常态。

房地产要回到真正的手工艺人和真正的奋斗者手里,奋斗者的运气都不会太差的。

市场是老虎、政策是老虎又怎么样,你只要跑得赢隔壁老王就可以了,老虎吃完隔壁老王就差不多了,你还可以再跑15年,下一轮周期再来,你再跑得过隔壁老李。

所以我觉得房企回归到企业基本的管理层面很重要,找到每个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树立你的护城河。

这一轮下去,不管在去杠杆、长周期、稳增长等方面,做错的同业他们会碰到很大的压力,回归每个公司自己的基本管理层面,比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要好得多。

黑暗过后一定是黎明,房地产这个行业就是跟国家的国运捆绑在一起的,没有一个地方国运好房地产不好的,也没有一个地方国运差而房地产会好的,我觉得黎明肯定会来,像制造业企业一样,经过一段时间拼杀还是会回归的。

房企有了喘息的机会之后就要开始强身健体,做好企业该做的事,为客户创造增值价值,让客户为你投票。房企为客户创造增值价值让客户承认你,那个可能是房企走向黎明很重要的一条路。

就跟就分享到这,也与大家共勉,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地产行业未来会更好!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杆商业地产EMBA实战总裁班
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创新与全流程价值链品质管理案例解析
时间:11月24-25日
地点:深圳

标杆房地产EMBA总裁班5班

弯道超车-中小房地产企业快速突破之道

日期:11月17-18日

地点:北京

标杆房地产EMBA总裁班6班

企业战略博弈&人才战略规划实施

日期:11月24-25日

地点:北京

精品公开课
房地产全程热销实战解析与疑难项目营销破局
时间:2018年11月24-25日

地点:郑州

精品公开课
以成本利润率最大化为目标导向的成本精细化管控与关键环节成本优化
时间:2018年11月24-25日

地点:石家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