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岭,又称“五岭”,横亘于湘粤之间。五岭之一的骑田岭,古称“骑田岭道”,是古代岭南北上中原的“五岭道”之一。骑田岭南接广东的路段西京路,后人称“西京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京古道,原路线从英德浛洸经乳源县城至湖南宜章,全程500余里。乳源县城北上湖南宜章,由县城西大富桥上腊岭过风门关,途经龙溪(今南水水库)、均丰(今大桥镇)、白牛坪(今大桥镇)、出水岩(今乐昌市云岩镇)、梅花(今乐昌市梅花镇)、武阳司(今乐昌市老坪石)等地,计程160多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京古道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经之道。西京古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村庄密集,古桥梁、古凉亭、古村宅、民居今仍历历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后,把广东的龙眼、荔枝等岭南佳果列为贡品,每年定期要岭南各地向朝廷进贡。东汉建武二年(26年),桂阳太守卫飒开凿了一条从浛洸(今英德浛洸镇)经乳源至湖南宜章接上直达京都的道路。此后,向朝廷进贡龙眼、荔枝及生鲜等贡品的驿马不停地传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京古道”乳源段

“西京古道”乳源段保留较完整的路段有梯云岭段约2.5公里,猴子岭段约2.5公里。主要景观有古凉桥(包括大富桥、通济桥、)其中通济桥至今历时240多年,依然巍然挺立,保存之完整为少见,古凉亭(包括“小梅关”亭、梯云亭、象兑亭、官止亭、心韩亭、乐善亭、仰止亭、寿得亭、纳凉避雨亭等),观澜书院,古民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乳源境内历史上的这条古道,是一条开辟较早、历来就是乳源县境内贯通南北的重要道路。路出县城南门,经大富桥上腊岭,到小梅关后折而走北,翻越县境西北部的崇山峻岭,到湖南的宜章,北上西京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京古道路途险峻,“层山叠嶂,若登梯然”

县城西南的腊岭,高四百余仞,“壁立峭拨”,“设险天成”,山顶有凿山开道凿成的过道,并筑有石室凉亭(今毁),古称“风门关”,古人有“石磴崔嵬倚碧霄,中开一窦过行轺”之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梯云岭古人称为“万仞梯云之山”,“乳邑扼要之区”。并有“上出云霄,拾级而登如蹑梯”的记述。猴子岭,当地人称为猴子额,即猴子的前额。

猴子额更为险峻,山坡陡峭壁立。有碑记载:“西北地最广而险,自县城逾腊岭过风门五十里许而上梯云之山,又四十里许至通济桥村,其望壁立直上,崎岖最难行者,则俗所乎猴子岭也,行者常苦其险且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桥梁

今乳源境内西京古道沿途的古桥梁,保存完好又有代表性的当首推乳城镇的大富桥和大桥镇的通济桥。

大富桥,在乳城镇西南的腊岭脚下,明代李立仁建,清代曾一癸重修(具体年代失考)。桥为东西走向,长21米,宽2米,高3.5米。单跨“坦拱”,拱跨10米,拱矢5米。青石(石灰石)条石构筑,桥面以石板镶铺,两端筑台阶自地面顺至桥上。大富桥是乳源历史上西京古道之门槛。大富桥至今还保存完好,桥北20多米是323线国道公路,在新的坪乳公路未开之前是乳源至坪石的必经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济桥,俗称“大桥”,在大桥镇大桥石墩村前,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被水冲毁,二十九年(1764年)重建。

通济桥为东西走向,长53米,宽6米,高7米,二墩三拱,拱跨12米,拱矢(指两拱脚连结线至拱顶的高度)6米。桥采用“睡木沉基”(先在立桥墩的河床上按水流垂直线重叠埋下水桶般粗的松木,然后在松木上筑墩脚)的方法筑桥墩,使用拱圈石纵联砌置法筑成三个半圈形孔,在各孔关系上采用“连续桥”的结构,相邻的两孔是一个共同的拱脚,使各拱结成整体。桥上每孔的承载,赖全桥各孔的“支援”,参与共同作用。桥墩逆水面加筑尖形分水嘴,桥面用石板镶铺,两边用条石筑栏,中央筑桥亭,两端筑台阶:东端为前桥17级,西端为后桥14级顺至桥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济桥至今为止历时240多年,依然巍然挺立,可负载10-15吨载重的车辆通行。通济桥不但为西京古道的正常通行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成为坪(石)乳(源)公路干线的主要桥梁之一。通济桥,是大桥镇历史文明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凉亭

人们所熟悉的“亭”,常见于名山胜地和花园别墅里那种有顶无墙的风景亭。古代建在西京古道途中专供行人歇息的“凉亭”,现在还保存完好的有梯云岭亭,大桥的象兑亭,乌鹑岭的官止亭,新谷显灵坳的续成亭,猴子岭的心韩亭,烂泥坳的乐善亭,白牛坪的仰止亭,三元圩的寿德亭,还有核桃山老虎冲的纳凉避雨亭,共计有9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凉亭,建筑形式一种是长方形石块垒墙,梁架双坡屋顶,两侧山墙筑成高出瓦面的风火墙,也称“马头墙”,门置两山墙之中的房屋式造型亭;另一种是使用拱圈石纵联砌置法筑成拱券,两侧筑墙设门,顶上覆盖厚土的石拱桥式亭。

这种造型的亭现存有梯云岭亭和烂泥坳的乐善亭2座。现存凉亭的平面均为单间长方形,内空30-40平方米左右。风火山墙式和拱券式两种造型的凉亭形成它独特的建筑特色,有别于名山胜地和园林别墅里常见的通透式风景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用风火山墙和拱券式两种建筑方法,造型美观,建筑坚固,犹存古制,能耐大自然恶劣气候的雪压风摧。白牛坪地处高寒,每年到了农历十一月就进入了冬令季节,“风雨随即凝雪,顷间深至二三尺”。

为遮挡风雪剥蚀,凉亭都采用长方形石块砌筑,而建亭处属石灰岩地区,建筑的主要材料石块便于就地取材,避免了长途运输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建亭碑记载:西京古道是古代乳源的交通要道,无论昼夜寒暑,来往客商不绝于路,且路途之中又无歇息之所,来往者常叹“过春雨之淋漓,遭夏日之熏蒸,逢秋露之凄凉,受冬霜之觱烈”之苦。明清之际,各地乡民纷纷在古道沿途修建凉亭,几乎达到了五里一亭,行人“自此风雨骤来有所避,患炎热汗下亦可纳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月流逝,一座座古亭成了历史的陈迹遗留在西京古道上,已不为人所睹目。然而,在它古老的躯体上,却遗留着古代建筑、交通、经济贸易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方便过客歇宿,古乳源西京路沿途设有五个公馆。这五个公馆一是龙溪公馆,在今龙南水库。二是均丰公馆,在今大桥镇石角塘村南约1公里的地方,今此地仍叫“公馆下”。三是白牛坪公馆,在今大桥镇白牛坪。四是梅花公馆,在今乐昌市梅花镇。五是武阳公馆,在今乐昌市老坪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圩场集市

为适应西京古道沿途经济发展和人民商贸交流的需要,圩场集市悄然兴起。清代,龙溪有榔木桥圩,均丰有石角塘圩,白牛坪有三元圩。尤其是三元圩,它位于湘粤交界处,每逢圩日,广东、湖南两省周边的农民和商贾,云集这里买卖交易,这个历史上的农贸市场,从清代到解放初期,一直都是比较繁华的集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书院

西京古道的开通推动了沿途文化教育的兴起。清乾隆年间,仅大桥村(今大桥镇大桥村)就建有3间书院,这3间书院的名字叫“石溪书院”、“步蝉书院”和“观澜书院”,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有观澜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澜书院在大桥镇大桥新书房村,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距今210多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门前方一览滔滔奔流的大桥河水,波涛后浪推前浪,波澜起伏,滚滚向前,故取名“观澜”。

书院建筑共分四进:一进拱秀门,门楼筑成风火墙式,门上方用砖砌成菱形和方形墙棂,携“拱秀门”3字,拱秀门后面是“紫微门”;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三个院墀。一进院墀地板铺鹅卵石,二进镶石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布局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的悬山顶两层楼房,廊楼、戏楼栏杆用艺术木雕装饰,明德堂后的芸香院的楼廊栏杆雕有花艹鸟雀和圆形篆刻“福、禄、寿”等字,篆体字采用偏旁变位法,构思巧妙。明德堂正面设隔扇与芸香院相隔,建筑美观大方,有较高的建筑技艺。

悬挂在观澜门门楣上方的“观澜书院”木匾,立于书院落成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匾长1.8米,宽0.5米,红色地,浮雕字,字金黄色,“观澜书院”四字为楷书,笔力雄浑凝重。观澜书院是大桥许氏十四世列贡生许景发创建,具有明显的客家建筑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居

西京古道沿途,村庄密集,基本上都是客家居民,属客家围屋布局,这些村庄其建筑特点是:

一、以姓氏为聚居点,一个姓氏为一个独立的村庄并建祖堂或叫祠堂(客家人又叫“厅厦”)和大门小门。厅厦大门必定是一个同姓同族人居住在同一个村庄的轴心,而厅厦大门是这个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红白两事均在这里举行。

二、厅厦的正面墙上都设神龛(有的地方叫“太子殿”),神龛正中供奉观音佛像,左右两边安放历代门宗先祖的牌位。

三、村里居住户必须以厅厦大门这个轴心向左右两边延伸,并且要按地理风水要求规划进行建筑。

四、户与户之间同墙共檐,穿壁串梁。

五、多数村庄的大门前面都有宽阔的大门坪,坪外设有水塘。

六、每家每户的正厅都安放固定的八仙桌和大板櫈,并视这张八仙桌为一家的镇家之物,既庄严又神圣。八仙桌的桌面绝大多数用柏树作料,从砍树到请木工加工,到八仙桌的安放都要选日子,八仙桌安放好以后,不能随便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京古道沿途的这些古民居,现有的村庄历史最长的可以上溯到明朝中叶,如大桥镇的大桥老屋村,最初立基于明宣德年(1426-1435年)间,距今560多年。大桥镇的石角塘村,最初立基于明正统年(1436-1449年)间,距今550多年。这些古民居是今天研究西京古道和客家文化珍贵的实物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道攻略

难易度:★★★★

西京古驿道精华段环线全长14.1公里,在18条精华段中里程较为长的一段,驿道君总共花费了3个多小时。古驿道本体较多,路面不平整,比较难走,其中猴子岭古道和乌桐岭古道上下落差较大,攀登较为费力,所以整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平时缺乏锻炼的朋友还是要作一些准备哦。

美景度:★★★★

沿途不但有丰富的植被种类和地质环境,而且还有不少保存良好的历史遗迹,乳源当地更在沿线打造了不少与周边环境相融景,非常适合拍照哦,摄影发烧友们绝对不能错过。

便捷度:★★★★★

从乳源到精华段大桥镇的驿道起点自驾大概40分钟路程,而且沿途风景还非常漂亮。而公共交通也非常方便,在乳源县城就有公交路线直达大桥镇,车票10元,下车到精华段入口只需步行几分钟。镇上有农家乐也有度假酒店,住宿也非常方便。

指示清晰度:★★★

个别路段的指示度并不十分清晰,有的地方有岔路,但是没有明确指示,对于外来的游客有点不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要挑战西京古道,最好穿上防滑的登山鞋和带上雨具。古驿道沿线基本都在大山之中,山中天气变化多端,容易下雨,当然微微细雨会让步行更加舒服。

2.使用防晒用品。当地海拔相对较高,空气清新,紫外线强度较大,而且沿线植被都比较低矮,很少遮荫的地方,使用防晒用品可以防止晒伤。

3.全线大多是山野,只有在心韩亭附近的野塘村有人家,因此最好带备少量的干粮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