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见习记者/张子俊 记者/魏金锋 黄玉熹 曾亮超)11月20日,2018粤港澳合作论坛在清远举行。围绕“全面对接大湾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主题,专家学者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进行制度创新,周边地市也应抓住机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现场清远市与英国大伦敦区巴金—达格南自治市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备忘录,并举行粤港澳合作(清远)重大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共12个项目签约,签约总金额240.5亿元。

制度创新是大湾区建设关键

“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创新,其中制度创新尤为关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在演讲中阐述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探索方向。

王福强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承担综合性战略功能的平台,应从4个层面理解:政治层面上需要维持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社会层面上要实现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经济层面上是要培育和牵引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而在改革层面上则是全面现代化制度改革的平台,“这是一个以我为主的平台,彰显中国加强对外开放的态度。”

粤港澳三地制度不同,如何探索新的制度,王福强指出了包括拓展改革空间、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等八个方面,“八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探索,都会产生支撑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王福强还认为,需要构建开放创新平台,“不但要争取国内创新资源向湾区集聚,还要设置让国际创新资源向湾区集聚的平台和机制。”王福强同时提出,需要降低基础性成本,主要包括要素市场改革,“相对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改革相对滞后,包括土地、户籍、劳动力等,在湾区内是否可以先行尝试深化改革。”

清远可与大湾区全面对接融合

面对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周边地区该如何参与?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以清远为案例,指出周边地区应抓住机遇,积极对接大湾区。

郭万达表示,大湾区内城市格局将由独立城市向大都市圈转变,这一转变为清远创造了新机遇,他认为大湾区将在10—15年内形成大都市圈,“清远位于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内,完全可以与大湾区全面对接融合。”

郭万达指出,清远可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外溢承载地”。“任何区域一体化的过程都有两种效应,一种是‘虹吸效应’,即本地做得不好,优质资源就可能被做得更好的城市吸引走;另一种是‘外溢效应’,意味着本地产业可以与大湾区产业同步发展。”郭万达说,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将催生大量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需求,为清远等周边地市创新发展提供产业合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