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月饼,忘不了的家乡滋味

编者按:

不仅美味且随时会勾起乡情的丰镇月饼、卓资山熏鸡、察右中旗的红萝卜、乌兰察布马铃薯……这些在人们心中可圈可点的“风土美食美物”,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乌兰察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乌兰察布日报社与市工商局联合举办的“打造乌兰察布地理品牌 讲述家乡地理标志产品故事”征文活动启动以来,陆续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投稿。家乡的风土、家乡的意味,浓缩在家乡的地理标志产品中。之后我们会选取部分稿件,分享作者与家乡地理标志产品之间的深厚情缘,也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识和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丰镇月饼是丰镇的名牌产品,

它远比丰镇名气大,

名扬区内外,甚至还漂洋过海。

新春佳节,吃手工水饺;

中秋佳节,品丰镇月饼,

在我的家乡乌兰察布早已习惯成自然。

丰镇历史悠久,北魏时曾为京畿地,辽金时为陪都,地处长城脚下,位于晋、冀、蒙交汇处,晋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内蒙古的南大门,走西口的桥头堡。上个世纪初,丰镇一度称为旱码头,1915年平绥铁路通车至丰镇,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料价陡涨,路款未充”而工程暂停,丰镇站成为平绥铁路临时终点站。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商人巨贾纷至沓来,丰镇盛极一时,四年后铁路才恢复施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在中秋节前夕,丰镇家家忙着加工月饼,有的人家自己烙,大部分人家花钱雇饼匠打,饼匠用自己垒的有上下火的烘炉为千家万户烘制一炉炉有饼,也烘出独有的节日氛围。
记得那时候的月饼分两种规格:十斤白面,三斤油,三斤糖是满油糖的;十斤白面,一斤半油,一斤半糖是半油糖的。加工好的月饼冷却晾干后放在瓷坛里,再放几个槟果于坛中,能保存很长时间,甚至能存放到年关,吃时依然潮润可口,还多了一丝清香果味。
加工好的月饼还要馈赠亲友,相互品尝,是亲友间增进感情的介质。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下乡劳动正赶上过中秋节,晚上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水饺,房东大娘又送一个月饼,我舍不得吃装在衣服口袋里,衣服口袋印了一个大油印子,一直洗不掉。
有传说,说的是内蒙古的莜面拿到南方,由于水土的原因不能和面做饭,必须拿内蒙古的一把土放在当地的水里,沉淀后才能和面做饭。我没有考证这个传说的真伪,但却品尝过了正宗丰镇月饼和仿制品的天壤差别,或许正是这样的差别彰显了国家颁发地理产品的真正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饼是圆的,西瓜是圆的,

十五的月亮更是圆的。

古人借景抒情,以物言志;

今人祈祷和平,盼望平安。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编辑:其木格 呼 和

校对:虎佳丽

审核:乌云夫 白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