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皮影戏,总是带着糖葫芦的味道。小时候逛庙会,看着隔着白色幕布的小人们灵活地扭动出各种造型,听着婉转的戏曲唱腔,总有一种冲动想要去把那层白布戳破,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花花世界。

在火山小视频里,就有有这样一位艺人玲姐,满足了我们的童年幻想,为我们揭开皮影戏背后秘密,原来那些色彩斑斓的戏角人物、形态各异的动作造型,是这样操作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些小小皮影人的来历可不简单,制作过程极其繁琐,首先要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将各种人物造型用刀具刻凿成型后,再仔细涂上颜色。而仅是上色环节,不光需要多种半透明颜料,涂色层次也需要把握非常精细,只有这样才能在灯光下才能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最佳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影制作难,操作起来更难。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每一场演出下来都会消耗大量体力,因此干皮影这一行的女将并不多见,很多女孩还没学成就吃不了这个苦,放弃了。玲姐和她的女将们,是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火山里玲姐的日常,表演时她的脖颈挂着一根主杆,两手端着另外四根耍杆,武打场面紧锣密鼓,影人枪来枪往,上下翻腾;而文场的唱腔音韵缭绕,优美动听。在控制三五个影子人的动作过程中玲姐还要配合上乐器伴奏,兼顾旁白唱腔,控场能力简直满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在幕布后面默默为戏曲艺术奉献的,不光有这些皮影艺人,还有剧团的伴奏乐队。他们从不在台前露脸,但戏曲戏曲,没了他们的曲,戏也就不再是戏。就有这样一位戏曲演奏家,用火山小视频记录下了洛阳豫剧剧团乐队的幕后故事。

下载 (4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下载 (44)

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建国后加入了一些大小提琴、铜管、木管等西洋乐曲,但是最核心的乐器成员,还是戏曲阳阳家这样的鼓手。

鼓槌在手,翻飞之间就能调动曲的节奏,时而欢快,时而舒缓,跃动的节奏也如同起伏的剧情一般让人着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角儿”。在戏曲阳阳家的火山小视频里,大多都是记录着普通的戏曲艺人,他们穿行在街头巷尾,在简陋的条件下把戏唱了一遍又一遍,延续着属于他们的戏曲梦想,只要心中有戏,哪里都是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欣慰的是,皮影戏,豫剧戏曲团;还有更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们通过火山小视频从幕后走上台前,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在这弘扬国粹的新舞台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